临渭区交斜镇新寨村拜忠孝自称是蒙古族人,家里惠存有拜姓家族族谱。闻听此言,七月十九日上午,作者与临渭区地方志办公室杨丽芳主任一行前去作访。
拜忠孝先生约七十岁左右,慈祥、和蔼,十分健谈。据他口述,他们拜姓祖先是蒙古族人,是元朝的开国元勋、《射雕英雄传》中的木华黎。拜姓为正宗蒙古族血统,先居蒙古大草原北部木梨地带,后来家族南迁,定居于陕西省大茘县官池镇拜家村。他家一支由拜家村再度迁移到临渭区交斜镇新寒村。拜忠孝本人在其族记中排为第二十七代传人,今可读至第二十九代。查其族谱,上溯二十代传人之前,先宗神位画像下方之神重,未见标注有姓,之后才注有“拜”姓字样及祖上名字、封官爵号。
拜
该族谱记录着蒙古少数民族至今二十九代的历史过往,传承着自元代起之姓氏演变、宗亲官禄、子孙延读及时代变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史、文物价值,是我区、我市,乃至我省研究蒙古族在关中繁衍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大荔县拜家村现存《同州府大荔县洛南兴平村高阳里拜八家谱•谱序》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姓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附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
据《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记述:陕西大荔县“《拜氏家谱•世由篇》说,拜氏是元代初年木华黎的后人。至元大德、至治间的拜住始姓拜……至明,拜住之子(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涿州经山西迁居大荔沙苑。”
据《陕西通史》记载:“拜住前六世皆姓扎氏。元大德、至治年间,改姓拜……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元王朝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造反兴起。明初,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洲迁居大荔沙苑至今”。
《大荔县志》“人口源流与分布”一章中记载:明代移民入境。元亡后,明初将居住北京地区的元朝贵族帖、答、拜三姓迁居于帖家、拜家、阳村一带。
查阅历史得知,拜笃麟端庄纯正,胆识宏远。擅长文章诗词,喜好结交贤士。拜住殉难后,泰定帝下诏厚葬,拜笃麟葬拜住夫妇于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封地。封拜笃麟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后来元宣帝倦怠朝政,群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告退,唯拜笃麟继续照顾皇帝日常生活,毫不懈怠,被晋升为大司农。明兴元灭,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迁徙隐居。拜笃麟率家人离开京城隐居到父亲的平江封地,后降明,又举家隐迁到陕西大荔县洛南兴平村。从此,以拜姓为世传家姓,世代躬耕,宗系衍传。
拜忠孝先生所藏家谱的记述,与各种历史记载十分吻合,与大荔县洛南兴平村高阳里拜八家谱所载也基本一致。忠孝的父亲拜老先生私塾出身,德高望重。1956年正月,他用工笔小楷续延了所藏族谱,才传承至今。该族谱与大荔县洛南兴平村高阳里拜八家谱,理应一脉相承。
由于年代久远,族谱残损十分严重,但真迹尚可辩认。像“祖德乾坤大,宗功日月长”苍劲有力;“三代祖宗之神位”居中明目。拜忠孝先生曾委托省上某画家,临摹过一幅祖宗神像,但挂图色调、工笔都不尽他意。
据悉,拜姓为回族古老姓氏之一。而最早为蒙古族的渭南拜氏家族,是否信仰伊斯兰教,是否成为回族,又有部分变为汉族的呢?元代是大量回回人东迁和回族形成时期,大量蒙古人因信伊斯兰教而加入回回队伍,回回人屡立战功,帮助朝廷治国理财,受到元廷的优待和重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拜姓的祖先拜住或许归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元亡后拜笃麟隐迁陕西大荔时或许归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这些都不得而知。但它们历经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在战乱中未离开本土而能保全血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拜先生说,当时拜氏门中有一儒子,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义子,后来还做过白水县县长。在先祖的神重挂像左右,曾有于右任先生亲笔书写的对联,后来在“破四旧”中被销毁。
来源 临渭政协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