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著名散文作品,冰心经典散文名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2 12:10:57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冰心的著名散文作品,冰心经典散文名篇(5)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原载1957年1月31日《中国少年报》

背景

1957年1月19日,春节将至,老作家冰心应《中国少年报》之约,写了一篇题为《小橘灯》的散文。散文于1957年1月31日在《中国少年报》发表。这篇散文后来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冰心在写这篇文章时,想到了十二年前(1945年)春节前夕的一件往事,就把这件事作为写作材料,写进了这篇作品。那时,冰心住在重庆郊区的歌乐山。山下有一所医学院,其中几位老师和学生还是作家的熟人。上山不远有一块平地,名叫莲花池,池边有一个乡公所,楼上有公用电话,门外摆着一些卖水果、花生和糖块的摊子。往来的各种车辆也常常停放在那里。冰心就决定以这个地方为背景,展开她要写的故事。

人物介绍

主人公“小姑娘”虽“只有八九岁光景”,但是她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她坚信“爸爸一定会回来的”,“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在爸爸外出避难之后,她勇敢地挑起了照护重病在床的妈妈的担子,在“我”去探望时,她不但不露一丝愁容,反而“安慰我”,并做了一个“小橘灯”给“我”照路。小姑娘的这种“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都来自她爸爸等革命者的熏陶影响,当然也是那个社会给逼出来的,她是那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冰心的著名散文作品,冰心经典散文名篇(6)

冰心和父亲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的著名散文作品,冰心经典散文名篇(7)

冰心

冰心的著名散文作品,冰心经典散文名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