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值得看吗,理想国M系列值得看的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0 21:48:51

理想国并不存在,强推必致灾难

原创 :我是北游 北游独立评论 2022-06-22

理想国值得看吗,理想国M系列值得看的(1)

乌托邦为何会毁掉自由?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哲学的突破期”,人类的思想在不同地区,神奇般的同时到达巅峰。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都涌现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精神导师。

今天要说的柏拉图和孔子,当之无愧就是这个“轴心时代”当仁不让的代表。

他们同时也是“乌托邦”的两位祖师爷,一位在西方,一位在东方。

雅斯贝尔斯说: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此言丝毫不虚。

证据就是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提到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对这个世界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依然面对,他们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依然为我们很多人采用。

虽然古希腊的哲学和先秦中国的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大相异趣,但单独考察柏拉图和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能够找到通往“乌托邦”的秘密通道。

这个秘密通道,简单的概括就是:整体主义思路。

01 先来说什么是整体主义?

所谓整体主义,是和个体主义相对应的概念。简单的说,整体主义就是认为整体的价值高于个体,个体利益应该服从于整体利益。

柏拉图和孔子之所以不约而同从整体主义思路入手去“规划”社会和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背景:柏拉图和孔子所处的时代,都面临旧秩序解体和崩塌的现实危机。

孔子对春秋末期战乱纷争、“礼崩乐坏”的担忧自不待言,柏拉图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第5年,随着雅典的战败,古希腊城邦的民主高峰——伯里克利时代宣告结束,古希腊城邦的辉煌已过,开始进入衰败时期。

战争带来的社会混乱、人性堕落和社会分裂,让曾经对城邦民主自信骄傲的雅典人备受打击,而老师苏格拉底被民主派判处死刑,更让柏拉图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也许现实城邦的堕落败坏,让柏拉图对改革现有体制失去了信心,所以柏拉图转而构思一种他认为理想的国度,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想要达成的目的——构思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这个理想国就是现实城邦的对应。

理想国是美好的,现实城邦是朽坏的,理想国是完美的,现实城邦全身都是毛病。

柏拉图称这个理想国是哲学家“在彼岸所看到的原型”,是天上才有的“神圣原型”。

是不是听着很不接地气,很不靠谱?你猜对了,确实很不靠谱,而且完全不着调。

02 我们来看看,柏拉图都是怎么规划的?

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包含3个组成部分:哲学家、军人、生产者。
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秩序,就应该由哲学家率领军人来统治生产者。这是因为这3种人分别代表柏拉图所认为人的灵魂3要素——理性、激情和*。哲学家代表理性;军人代表激情;生产者代表*。
这3要素由高到低的排列,就意味着最理想的秩序安排,各部分如螺丝钉一样各安其位,就能体现柏拉图所说的国家“正义”。
而“正义”正是柏拉图《理想国》整本书所要论述的核心命题。
是不是有点晕?觉得缺少了一个逻辑环节?

没错,柏拉图思想的关键来了:在柏拉图看来,国家和人是“同构”的,意思就是人是怎么构成的,国家就是怎么构成的;一个人是如何有“德性”的,那么国家就是如何“正义”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理性主导自己,统帅激情的同时又能控制*,那么这个人就是有德性的人。而美德的4部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也同构的、完美的体现在柏拉图规划的国家秩序中。
这个秩序的逻辑演进是这样的: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哲学家、军人、生产者3个等级都需要节制,服从按照各自品性安排的身份地位——国家正义实现。
个人作为城邦有机体的一员,个人正义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体现,所谓个人正义,就是国家的正义。
这就是柏拉图政治思维的主线,在整体主义和“乌托邦”两条道路上,柏拉图都完成了开创性的思考,同时作为影响世界两大思潮的鼻祖,可以想见柏拉图有多伟大了。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柏拉图有多伟大,可能就意味着柏拉图有多危险。

03

我们先把柏拉图按下不表,再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做的?
和柏拉图面对衰败混乱的雅典城邦一样,孔子在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乱相时,也是同样的痛心疾首。
他极力主张恢复已经“礼崩乐坏”的西周的礼乐制度,提倡“克己复礼”,认为只有恢复礼乐制度,实行仁爱,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
那么礼乐制度是什么呢?
礼乐制度是通过“制礼作乐”来规范一个社会各阶层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相互关系的社会政治制度。
其基本内容有二:

1、用礼来区分等级;
2、用乐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社会中的人们关系就如音乐一样是错落有致、上下有序、美妙动人的,这种等级和谐的政治图景就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
是不是跟柏拉图的思路很像?没错,这同样是整体主义思路。
柏拉图希望哲学家用智慧来引领城邦和公民实现正义,孔子希望圣人君子用道德来感召臣民实现和谐社会。东西方两大精神导师至此殊途同归,他们在对美好国家的描绘方式上惺惺相惜。
东西方两大导师都希望国人自觉各安其位、循规蹈矩,服从一个理想的秩序安排,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指望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心甘情愿服从别人的安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你是伟大的精神导师。
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这些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构想。

04

整体主义思路为什么必然导致“乌托邦”,是因为整体主义思路在以下这些基本的方向上犯了致命错误:

1、整体主义者想当然的把国家看成了机器,把人也看成了机器。
人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螺丝钉,有手、有脚、有脑子的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会完全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对一个庞大国家的整体构想,往往都只是整体主义者们的一厢情愿,还别说,这种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
2、整体主义者无限夸大了教育的力量,想当然的认为美德是可以教育出来的。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孔子,都非常强调教育的功用。柏拉图把教育誉为“唯一重大的问题”,他甚至把城邦首先看成一个教育机构,哲学家因为超人的智慧、美德和知识,不但是一个称职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规划教育,审定教育,控制教育,和孔子的圣人君子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治国之目的。
3、整体主义者提倡人治,贬低法治。
在柏拉图和孔子的设定里,哲学家和道德圣人都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对国家的统治自然也是完美的。而法律并不能保证一个完美的结果,哲学家和道德圣人怎么做,国人就怎么做,就是最完美的方案,法律在这里就是个蹩脚的工具,完全可以忽视。所以,在整体主义的治国之道,必然会排斥法治,而提倡人治。
仅仅使用生活常识,我们都能知道,这些认知的荒谬之处。无论是法国大革命,纳粹的臆想,对经济生活的强行计划......历史无数次证明——人类对社会的全方位改造,无一例外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俗话说,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一个思想体系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从而判定其价值和对错。
我们必须承认,柏拉图和孔子对于理想国的构想,都太过一厢情愿,均建立在他们对于人性和现实社会并不牢靠、甚至荒谬的认知之上。

我们更加不能奢望,建立在荒谬认知之上的“乌托邦”能够在人类社会真实出现,除非人在未来真的变成了机器,而不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

当然,在某些认为人的自由毫无意义的人看来,这倒是符合他们妄图建立“乌托邦”的初心。

(全文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