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书而言,开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中间的坚持。
从去年7月份开始决定看书,一直到现在,因为我发现了一些好书,一些要求我坚持看下去的书。
活着-余华
首先就是余华的《活着》。
这本书文字语言都很朴素,甚至整体感觉可以说是有些陈旧,但是当我们看的时候,会有期待。
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家的败家子的一生,按照剧情的套路来看,读者会一边看,一边期待着一切会有转机。
但书籍里面的“真实”世界是没有那么多的反转的,主人公这一生坚持活着,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迷,或许他就是为了见证那些年的演变而存在的吧。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空虚感,会让你忍不住想要看更多的书,去填补心中那莫名的缺失。
然后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作者是韩国的二志成和郑会一。
这本书算是一种鼓励型的存在,里面有的,是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
很多人在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就会选择看书,希望自己在书中能够找到些什么,事实上,在没看到足够的量以前,是不容易发现的,除非在看某本书的时候突然就顿悟了,否则要相信,质变的前提一定是量的积累。
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想着看几本书就很不错了,看书是一个,从喜欢的书开始看,然后再逐步转移看书的方向,从兴趣转到专业的整个过程。
书的内容不多,但是会给我们一些坚持的理由,以及相信看书会带来力量的信念。
简·奥斯丁
其次是《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著。
这本书的爱情就不说了,就跟那种霸道总裁爱上才貌双全的灰姑娘是一样的套路,但值得关注的就是“偏见”。
起初男女主角都是不喜欢彼此的,但是在一点点的相熟中,他们抛开了对彼此的偏见,发现了在他们偏见之下的对方,以及那些赤忱的喜欢。
另外一个就是爱情、婚姻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中有一个女主的好朋友做为鲜明的对比,没有爱,只有“面子”的婚姻,这对于追求爱情的人来说,是有些让人不屑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什么样的结局,取决于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女主的姐姐是最漂亮的,她也是满心追求爱情的人,女主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她们的妹妹却完全与她们相反,结局自然也是很让人唏嘘。
此处就不剧透了。
蔡康永的情商课2
然后是蔡康永写的《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严格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教我们说话的情商课了吧!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完全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很多的书里也会有那种教我们如何说话的方法,但感觉就是不对,跟看这本书完全不一样,这本书不管怎么看,都是很舒服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又干货满满。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们常见的,但有不一样的观点,很值得一看。
比如说:我们活着并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我们的人生为什么要拿来让大家都欢喜;没有别人,我们也做不了自己等等。
其中书的排版也很有趣,没章节的限定,一个篇文章就是一个作者的观点,每篇文章之后还有一幅漫画,整体感觉就很轻松,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好的爱情
我最有感觉的一本书是复旦教授陈果写的《好的爱情》。
这本书读起来就会这样一种感觉:如果说能够跟情书谈恋爱的话,那会是一种无比享受的感觉。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考虑写全书的对象是谁,只要感受这封情书就好。
瞬间就有一种,文采异常重要的感觉,连看个情书,都会是极其享受的事情。
女生在暗恋的时候和失恋的时候都会成为一个文采极佳的人,在书中,我们似乎也能够看到这样的女生们。
除了爱情,还会有友情,和寻获自我。
这些东西都很哲学,能够说清楚的很少,但我们的目的不是辩论输赢好坏,而是去感受书中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世界。
吸引力法则
最后一本叫《秘密》,是达朗·拜恩写的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给现实的存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看到这本书的实质。
怎么说呢,书中讲述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讲的是我们要什么,就去想什么,最后我们就会把我们想要的吸引到我们身边。
这样一看确实是很神秘的,但后续的内容讲述的,是我们如何将事物吸引到我们身边的,书中写的虽然很隐晦,但仔细联系全书就会有所发现。
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当你要把某个事物吸引到你的生命里,千万注意你的行动是否与你的愿望相违背。
看过书的人会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拆这本书的台,但同时又会觉得,这本书似乎真的有让人去相信的魔力,所以
在我们有些放松的时候,就看看这本书,或许我们就会看到继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