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写于哪个时代,呼啸山庄结局概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2 17:24:16

文/文 韵

4.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300 万字的回忆,优雅托起的是现实的、充满激情的世界。

呼啸山庄写于哪个时代,呼啸山庄结局概括(1)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从1909年开始,普鲁斯特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反复修改,一直到1922年因肺炎去世前夕,才把整部作品完成。这部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剧情的鸿篇巨著,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叙事者“我”是一个患有重度失眠症、羸弱而又敏感的富家子弟马塞尔。“我”对自己童年、婚姻一直到战争的漫长追忆,串联起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百态,而大量人物、事件、感想、议论,则以一种纷乱、跳跃,接近于意识流动的方式向前蔓延。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我”在尝到一勺带着点心渣的茶水时,突然浑身一震,联想起儿时在姑妈家蘸着茶水吃的玛德琳蛋糕的味道,由此打开了童年记忆的闸门。

普鲁斯特的文字细腻到了纤毫毕现的地步,一件事、一个人物的丰满往往需要用许多个交叉往复、颠倒错乱的记忆碎片来拼凑完整。许多评论者认为,整本书近似于普鲁斯特的自传,内容都是作者本人的回忆,但普鲁斯特反对这样的说法。他说,书中所有回忆往昔的形式,都是一根根茎秆,优雅地托起的,是一个现实的、充满激情的世界,而远不止于过去。

在最初寻求出版机会时,普鲁斯特的厚厚一沓手稿受到了无数奚落,有一封退稿信中写道:“我实在弄不明白,一位先生写他睡不着,在床上翻过来又翻过去,怎么居然能写上30页。”最后,普鲁斯特是以自己预付费用的方式,出版了小说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在生命的最后三年中,他几乎足不出户,白天睡觉,晚上彻夜写作,终于完成了全书。

5.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在一种悲剧性的循环中变成自己所憎恨的角色。

呼啸山庄写于哪个时代,呼啸山庄结局概括(2)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是《简·爱》的作者,而妹妹安妮·勃朗特也写下了《艾格妮丝·格雷》。1847年,艾米莉出版了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反响平平,不被当时的读者所理解。第二年,年仅30岁的艾米莉死于肺结核 。 一直到1883 年,艾米莉的传记出版后,《呼啸山庄》的价值才被重新发现。有不少评论家认为,《呼啸山庄》的文学成就甚至在《简·爱》之上。

嫉妒与仇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是《呼啸山庄》一步步深化和确认的主题。故事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吉卜赛弃儿,他被呼啸山庄收养后,与山庄的小姐凯瑟琳朝夕相处,互生情愫。但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无知,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主人。希斯克利夫愤然出走,数年后回来对凯瑟琳一家进行报复。但最终,在他努力拆散的一对年轻恋人身上,希斯克里夫看到了昔日的自己与凯瑟琳的影子,他心中的仇恨逐渐消退,放弃了复仇。

呼啸山庄粗犷的自然力以及残酷、极端的人物形象,对当时习惯于欣赏和风细雨、浓情蜜意的读者来说,是一种十分陌生、怪异的审美体验。但经过时间的推移,小说独特的魅力日益凸显,有评论家认为,《呼啸山庄》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

艾米莉生性孤僻,除了家人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她温柔热情的一面,更多向大自然和动物袒露。勃朗特三姐妹曾合作出版过诗集,其中艾米莉的诗作大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曾评价,艾米莉诗中的热情、忧伤与直率,在“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

6. 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看不见的人”是自我异化的人物典型,进入大学文学课程。

呼啸山庄写于哪个时代,呼啸山庄结局概括(3)

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埃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作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而这些荣誉,则全部来自于他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小说的创作共历时7年,于1952年出版后,立即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次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半个世纪以来,这部作品经过几十次再版,甚至在 1982 年,还连续 16 周被列入畅销书榜单。上世纪末,这部小说被美国现代图书馆评为“20 世纪 100 部最好的英语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年轻的黑人,竭尽全力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想“使人看见他”。他做过“老实的黑人”,也曾经加入“兄弟会”,他尝试过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个黑人在美国生活里处于被人看见的地位,但是,这些事情没有一件能使他进入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现在宁愿做个“地下人”。此书被视为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主人公在荒诞、敌对的环境里失去和寻找自我的故事,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探索人的社会异化和自我异化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不见的人”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被评论家们奉为“当代人的典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