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与吃粽子是自古传承的端午节两大礼俗。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在端午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大众日报客户端联合大众日报丰收副刊推出“我的端午故事”专辑,欢迎各位文友惠赐佳作!
来稿力求有新意,有深度,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避免落入俗套。
投稿邮箱:liujun0519@126.com
我的端午故事‖粽子里的爱
丁宇
在我印象中,每年端午节,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能够吃到由父亲亲手包制,散发苇叶飘香的粽子。
在农村那会儿,每当端午节来临,母亲就会早早备下苇叶、糯米、红枣、绿豆、葡萄干、腊肉的东西,等待爸爸休息日包粽子。父亲在机关上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看到别的小孩吃粽子,我就让妈妈也给我包,妈妈说等你爸爸包,后来才知道妈妈根本就不会包粽子。
于是,整天缠着爸爸包粽子,爸爸在我一次次的要求后。晚上抽时间给我包粽子。爸爸包粽子很利索,一会儿工夫就能够包一大盆子的粽子,且能够包多种花样不同的粽子,有时拿到样子好看的粽子真有舍不得吃的感觉,总像在欣赏艺术品一样。
初中那年,由于爸爸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到了小城。爸爸知道我爱吃粽子,总会利用休息日回农村打苇叶子给我包粽子。许是好奇的缘故,今年我央求爸爸教我学包粽子。
爸爸说包粽子也有很多讲究,首先要选择比较优质的糯米,提前将米中的杂质捡干净,然后用凉水泡上几个小时;烫苇叶子必须先将水烧开,然后把准备好的苇叶子,用剪子剪去两头的,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煮上一会儿,用筷子翻动,不能时间太长,要保证叶子的鲜嫩,这还要求在打苇叶子,确保是芦苇的顶端2-3片,打好的苇叶子,要一片一片压齐,大概60-70张,扎一捆,朝反方面弯曲,这样苇叶子才不会因为干燥而卷曲;烫好的苇叶子放在带水的盆子中,选择大小一致的苇叶,拼成大块弯曲成锥型,然后一只手捏住弯曲的锥形,一只手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葡萄干之类的东西,用小勺子倒进去,重要的是拿捏锥形的手,正好卡成三角形,最后再将三角形以外的苇叶合上,用棉线捆扎好,一个样子好看的粽子就包成了。捆扎线绳不能太松,太松了一煮米就会漏出来,也不能太紧,太紧了粽子煮出来会太硬。
知道要领后,我也学着包,初学包粽子时,不是一下子散了,就是包出来的粽子太难看,但每次爸爸都会鼓励我说是包多了,就会越来越好。妈妈在旁边看着我们,爸爸也让她也过来一起学着包粽子。妈妈微笑着说:“我不用学了,家里有两个男人会包粽子,我这一辈子还能愁没有粽子吃吗?”说得爸爸也笑了,我看着他们相互之间爱慕的眼神,再看看爸爸快速包粽子的手法,我感觉这哪里是在包粽子,分明包裹的是一种爱。
也许,正是跟爸爸学包粽子,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干什么事,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功;只要有爱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温馨的收获。我也相信,今后我们一家人也能够吃上由我自己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