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夫妇和傅聪(最右)
然而,1964年,再次传来了傅聪的一个爆炸新闻:他决定加入英国籍。理由是,作为钢琴家,经常外出演出,不入英国籍,在签领出国护照时有诸多不便。
得知消息的傅雷心乱如麻,好几个月不给傅聪回信,而此时的傅雷夫妇,也已被批斗的心神俱疲,自顾不暇,后来虽又恢复了家书,但终究隔了一层。
1966年9月2日,傅雷夫妇的遗书里,这样提到傅聪:“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就已经死有余辜了!”
此时的傅聪,不只是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在父亲傅雷眼里,也俨然已成“叛徒”,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傅聪的出走英国,加重了国内对傅雷的批判,也加速了傅雷夫妇的自*。
1954年,在波兰为比赛做准备的傅聪,还是个沉静青年
此后,傅聪一直客居英国。一直到1978年,他表达了想回国看看的愿望,并给*写了一封信,*批示说:“傅回国探亲或回国工作都可以同意,由文化部办理。”他终于迎来了国家层面的谅解。
1979年,傅雷的冤案得到平反。傅聪回中国住了10天,人们发现他变得平静了。此后,他差不多每年回祖国一次,讲学、演奏,做一点有益的事。
直到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他的生命终止在异国他乡——英国。为了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疫情失控是这样,傅聪的追求艺术也是如此。
世上没有完全的自由,断了线的风筝自由了,但也立马会坠落。失去根的游子自由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小结:傅聪写给父母的信里,藏着英国对待疫情的态度每当我们惊讶于为何西方这些发达国家,竟然连新冠疫情都控制不了的时候,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崇尚的文化。
在傅雷夫妇自*前一年,傅聪曾短暂到过香港,和父母通过电话,回英国后,便写了一封信来,在信上,他说:
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西方的物质文明尽管惊人,上流社会尽管空谈文化,谈得天花乱坠,我宁可在东方的街头听嘈杂的人声,看人们的笑容,一股亲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因为东方自有一种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西方是一个物化的社会,所谓人权就是个人的不可侵犯,追求个人极致的快乐和享受,说白了也就是自私自利。而中国,有一股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就是我好你也要好,同甘苦共患难,和谐相处,一同进步。
表现在对新冠的态度上,就是英国宽松放纵,中国积极防控。
傅雷和傅聪
在1965年5月的这封家书里,傅聪还写道:
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对抗。最成功的也只用一种个性去强迫群众接受他给的东西。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是要化的,因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
这段话里,傅聪更明晰地说出了英国的文化特性:对抗。
没错,这就是几百年来英国的传统,侵略和对抗。如今虽然殖民时代早已过去,但英国的嚣张气焰并没减弱,不仅不把别国放在眼里,把新冠病毒也不放在眼里,直至尝到恶果。
而且,关于英国等西方国家,傅聪有句话说得很对:用个性强迫群众去接受他给的东西。反正就是好的你必须接受,不好的也得接受。给你灌输自由高于一切的思想,你就接受;惹出了乱子,疫情失控要封城了,你也得接受管制检测。总之一句话,怎么高兴怎么来,反正最终买单的都是百姓。
艺术无国界,傅聪作为一流的钢琴家,理应值得我们尊重。当年他出逃英国,有个人的不成熟和草率,也有历史的因素,不做过多评判,倒是英国该好好反思一下,7万多新冠亡魂下,人道主义究竟体现在哪里?所谓的自由民主是否是一句别有用心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