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散文结构,邓稼先课文精美语句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7 00:33:17

《邓稼先》的三个问题

汪旭升

邓稼先散文结构,邓稼先课文精美语句(1)

阅读《邓稼先》一文,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即“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何这样写”。这样的阅读才是语文的阅读,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写什么

“写什么”不难把握,全文六个部分的内容可简要概括为: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邓稼先的生平简历和贡献,比如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澄清谣言,沙漠创业,评价和赞颂。具体一点来看“写什么”,则可以从小标题入手:“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即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巨变,把邓稼先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上来写,突出其巨大贡献;“‘两弹’元勋”,用张爱萍将军的评价来肯定邓稼先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地位;“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作者把邓稼先和作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相提并论,就是高度推崇邓稼先;“民族情?友情?”两个问号其实是两个感叹号,分辨不清的情感恰恰说明了中国自力更生搞原子弹给作者带来的感情震荡之大,杨振宁既为民族而自豪,又为稼先而骄傲;“我不能走”,在最危险的时刻说得最简单的话语,充分表现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永恒的骄傲”,则是用自己的话作总的评价。总起来说,本文写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

明白了“写什么”,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语文阅读不能浅尝辄止,更要探究“怎么写”和“为何这样写”,读出语文味。

邓稼先散文结构,邓稼先课文精美语句(2)

怎么写

怎么写?阅读本文要重点揣摩以下三点:

第一,巧用小标题。本文篇幅较长,各部分选取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写邓稼先,时间长,跨度大,前后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因此,作者采用了板块式的结构,运用小标题。小标题既醒目地揭示了各段内容,又紧紧围绕着主题,提纲挈领,缀连全文。

第二,采用对比手法。首先看文中人物的对比。作者身份独特,既熟识奥本海默,又与邓稼先亲如兄弟,对这两位同是“两国原子弹设计的*和的功臣”自然会进行一番有趣的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前者锋芒毕露,后者忠厚朴实;前者常打断别人的学术报告;后者说服文革时期对吵对打的两派继续工作。这样对比作用有二:一是充分说明邓稼先的高尚品格,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二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再看文章精心设计的对比结构。前面是列强侵略,中国丧权辱国的系列事件,后面是中国成功制造原子弹、氢弹,达到国防自卫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记录。二者的对比如此强烈,把邓稼先提到了历史的高度,凸显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中国好男儿形象。这样的对比使文章有了一种大气魄,有了一种震撼力,撼动读者的心灵。同时也可见作者的大手笔、大胸襟。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文章的形式是“散”的,但是主题是集中的:表现邓稼先的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巨大的贡献和永恒的价值。

为何这样写

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本文这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没有系统地、具体地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来展现其光辉的一生呢?从写作目的来看,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用的是大手笔,本着历史眼光、全球视野,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人生价值等,因此不着力于具体的细节描写。从全文的感情基调来看,本文朴实的语言饱含了那一份50年朋友深情,文章的切入点是作者和邓稼先的交往——即“我”和邓稼先,所以也不会详细介绍。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两人毕竟长期分隔大洋两岸,邓稼先的工作又严格保密,作者掌握的材料不多,不能系统又具体地介绍事迹。

由此可见,作者采用散文的形式、小标题的板块结构、对比的手法来写作本文是合宜的、高明的,扬长避短,别出心裁。

2012年12月4日

邓稼先散文结构,邓稼先课文精美语句(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