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的写作背景,故乡杂记写作背景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8 04:34:43

杂记的写作背景,故乡杂记写作背景(1)

杂记的写作背景,故乡杂记写作背景(2)

与迦尔询、乌斯宾斯基、柯罗连科、契诃夫同时代而毫不逊色。

著作有长中短篇小说集、书信集(附自传和格尔申写的《埃尔台利的世界观》),托尔斯泰为其长篇小说《加尔金一家》写了序,其中说:“一打开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有些地方还反复读了几遍”。托翁赞扬他的广博知识、对民间语言出神入化的应用、丰富的民俗知识。

埃尔台利生于1855年,祖父到了沃罗涅日一个农村,在地主庄园当管家。他父亲继承了父亲的职业,很爱读书,与农民的观点大致相同。他们寄居于熟识的农户家,很穷,直到其父租到田庄。

他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村里孩子们玩耍,读一些喜欢的书。父亲想让他做助手,但见他与农民不拘形迹地厮混,便打发他到外乡找出路。

他渴求进步和光明,结识了一位酷爱读书的新型商人,与他女儿结了婚,用妻子微薄嫁妆租了一处小花园务农而失败。然后到彼得堡进入文坛。他同商人、富农、酒店老板、贩子等来往,再加上亲自经营过农庄,产生了对人民的感情,对人民的贫困和悲惨境遇非常同情,不满社会现实,心怀追求文明、进步、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

从特维尔流放归来后,又回农村务农,将一半精力投入农业。开始在家乡租了一小块地耕种,后来重操旧业,管理大而富裕的贵族庄园。

埃尔台利是杰出的思想家,世界观“是独树一帜的极富价值的思想体系”(格尔申容语),思维属于康德“实践理性”范畴。具有旺盛能力和务实活力。他对现实世界有敏锐感觉,知道在一切有形物质之上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他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左右现实,因而要为正义、真理、自由和公平而斗爭!但他有时又爱说“适可而止”,近乎“中庸之道”。

他激烈地对待精神和社会生活,“为了寻找内在的和外在的和谐历尽苦难”,但“始终未能在自己生活中建立平衡……我在周围看到的一切,在书籍和报刋上读到的一切,都激起了我对一部分人的怜悯,对另一部分人的愤懑……”。为社会公益事业沥尽心血。

他对人们对传统文化、哲学、信仰和语言的遗忘深表遗憾,说“专制”使人痛苦。而对人民则坚持“爱的原则”。

他说:“俄国人民及其知识分子如果试图建立一个天堂的话,首要的就是为其准备土壤,用话语和行动奠定有觉悟的、稳定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不同意暴力意义上的革命,“要知道赫尔岑早就说过失去某些东西较之失去某些人还要可惜的多”。“要所有的人都去种田,弃绝私利到消灭个性是办不到的”。他经历人民现实生活后,终于理解了涅克拉索夫对人民“又爱又恨”的话。

他相信“生命并未在这里结束,到那边可以解开尘世所有令人痛苦的谜和奥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