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名著有好处吗,看世界名著有哪些好处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31 07:04:57

每一本书都有它各自的灵魂,而孕育出书中之魂的正是作者自己的灵魂。

在这世界上,书籍的数量几乎不能被计量,其中有好的书和不好的书之分,而其中好的书只占不到1%,其他都是不好的书(这里泛指说不好的书指的是那些对人们并没有多大意义书)。但无论好与坏,都是书的作者想要把自己的所有观点、所有的知识积累呈现给读者,所以读书确实是一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跳的事情,正如有人所说:“人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读书,因为一个作者一辈子平均只能写8-10本书,而这8-10书中却包含了他几十年所积累的知识和智慧,而读者只需花几天时间不到几百块钱就可以掌握它,这是多么值得的一笔交易。”

因此,读书才会被广泛的赞誉为自我成长和提升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但,正如上面所言,书籍实在太多了,用多如牛毛估计都不足以形容,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籍都读一遍,不仅我们的时间有限,而且也不值得去做这件事,因为不是每一本书都是好书,甚至大部分书籍对我们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那么,如何去寻找一本对自我有意义的书?如何判断自己手上正在阅读的书是有意义的?如何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和重要,特别是在如今各种短视频、游戏、电视剧等杂乱挤压的时代,人们的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浪费掉,而能用于学习和进步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事实上,要辨别一本对你有用的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却也是一件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每一本书都有生命,每一本书也有专属它的一个灵魂,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而造物主就是书的作者。

既然书有生命,当然我们就要用对待生命应该有的尊重态度,仔细聆听它对我们说的话,就像书的作者就坐在对面跟你述说一般。这不仅需要我们端正态度,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想象力,把书本想象成作者,并且代入其中,把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的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这本书想要告诉你什么?是你早就知道的知识还是你不知道的知识?作者的述说是否包含真挚的感情还是只是一个为了创造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虚假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一个为了真正为了传播知识智慧的人还是只是一个为了赚钱获名利的人?这些问题我们都能从书中知道。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教人如何正确和有效的阅读一本书的书籍,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确实能让人学习到如何快速有效的去辨别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例如:书中提到读一本书,首先要看书籍最前面的“序”、“目录”、“译者自序(如果是外国翻译书籍)”、“导读(如果书有)”,如果把这些都看完如果觉得有点兴趣但是还不太能真正决定要不要读,就可以随机翻开书,翻到哪一页就从这一页开始快速阅读看是否有兴趣,重复随机翻开书来阅读,然后再来决定你是否真的要开始阅读这本书,因为如果是一本好书,一本你有兴趣并且对你有用的书,你总是会随机阅读到对你有用或者有趣的知识。

《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很多其他读书指导,甚至把如何正确的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都罗列并且详细的解析出来,因此我们确实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特别是阅读方面的方式方法,所以这是一本好书,但这本书不如小说那般有趣,也不如历史书那般时空纵横,所以这本书读起来比较枯燥,需要耐心的阅读,需要你仔细的听作者跟你说的话。

回到主题,既然每一本书都有灵魂,而我们也是生命体,那么灵魂与灵魂之间自然会产生各种共鸣,而且这种共鸣还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一本书是否是好事,在于作用在哪个灵魂身上;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的灵魂主旨,也会是各类读者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譬如:托尔斯泰的《复活》,有些读者为书中主人公的自我救赎的行为感动,但是有些读者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的生长经历、生活环境、阅历、年龄、性别等等都不同,有阅历的人觉得主人公的救赎司空见惯,托尔斯泰想要表达的主旨可能对在他那个时代有惊醒作用,但是对一些现代人而已并不管用。所以《复活》虽然是世界名著,但读完后其实对一些人而言帮助不大,甚至毫无意义。

那么可以说,《复活》对一部分人来说不是一本有意义的书,可读可不读,甚至他的另外一本小说《安娜卡列琳娜》也是如此,因为其中人物表现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似乎常常发生,并不稀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惊喜之感。但它们虽然对一些人而已没有意义,但是不能说它们不是第一本好书,能够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成为经典,自然是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一部分是对人们的思想惊醒作用(特别是它们刚刚出版的那个年代),另一部分当然也有人们随大众人云亦云的结果。

其实,能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都是好书,但不一定对你是有意义的书,毕竟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文化在变,三观也在变化之中。所以,名著我们可以阅读,但是也需要去辨别你是要认真阅读还是快速浏览,在于这本书对你是否有意义,譬如《复活》《安娜卡列琳娜》《小王子》《八十天环球旅行》对我而言意义不大,而《罪与罚》《月亮与六便士》《基督山伯爵》却能带给我惊奇。

你与书是否能产生共鸣其实就代表着这本书是否是你的意中人,这似乎跟你找伴侣是一样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般的灵光,也许就在你刚刚接触到一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生。

一个人一生能读的书十分有限,所要学习的知识浩瀚无边,苏格拉底尚且还说自己是那么的无知,阿基米德也感叹自己学习的知识是那么的匮乏,而我们怎么还能把时间浪费在那超过90%以上“坏”书身上呢?因此我们对于读书需要认真、需要坚持、也需要挑选,先把手上的书快速浏览一遍,如果没用立即放下,如果有用,从头开始认真阅读,把学到的知识一点一点的积攒下来,一点一点的融入到我们的思维当中,融入到我们的价值观当中,书的价值才能真正的被体现和利用起来,作者的心血才能得到尊重。

我讨厌那些为了名利而特意迎合读者而出的书,这些事并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而是它们杜撰出来的,是没有任何灵魂和深度的,就跟我们现在刷的大部分抖音视频一般低俗和夸张,这些书确实会让读者读完后感到一丝愉悦,但是过后这些愉悦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后就会陷入自我懊悔当中,感叹自己刚刚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去阅读这没有一点涵养的书。

所以,成功人士一般不读小说,因为小说绝大部分都是低俗乐趣,没有涵养,而且也是作者为了迎合读者创作出来的。正如《月亮与六便士》当中给我的感觉:“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把自己内心的灵魂释放出来,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创造一个假的灵魂。”

一本真正好的书是有灵魂和生命的,它能看得见你,你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