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拟像与混仿拟像是鲍德里亚1976年在《象征性交换与死亡》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在1981年出版的《拟像》一书中又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所谓‘拟像’,指的是与原本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而原本自身并不存在。鲍德里亚直接宣称原本与复制品之间的界限早已不复存在———他将这一过程称为‘仿真’”。
鲍德里亚指出,仿真是“在真实或原本缺席的情况下对真实模型的衍生,是一种超级真实”。这种超级真实是后现代的典型运作机制。
“真实与仿真带给人们的体验别无二致……而且,仿真有时甚至比真实本身显得更加真实”。
他还以迪斯尼乐园为例,认为“迪斯尼乐园才是真正的真实,也就是所谓的超真实。迪斯尼乐园就是真实的美国,而美国则需要迪斯尼乐园才可能成为真实。”
同样,电影《功夫》也是后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是一个仿真的过程,也是一种超级真实,这种超级真实比真实本身更加真实。
《功夫》放映多年后,有媒体报道,上海市兴隆公寓似《功夫》中的场景,“走进公寓大院,你感觉仿佛置身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片场,简直就是个现实版的‘猪笼寨’”。
据说,当地已经将此公寓列为文物保护,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真实与传媒表征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不仅电影溶解于生活,生活也溶解于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