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面对毕业论文是不是感觉智商又不够用了?其实,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简单。
一、毕业论文拿优,关键看颜值其实吧,写不好毕业论文这事,真的不怪你。实际上我接触到的老师们对这件事情的共识是——
本科的时候,学会怎么看书就行了;硕士的时候,学会怎么写论文,把写论文的套路练好就行;博士的时候,论文就一定要创新了。
可问题是,论文总是要写的是不?虽然我们都知道老师最后肯定会让我们毕业的,但谁也不想十年以后想起本科毕业论文捂脸羞愧俨然人生污点吧?
那么,怎么写好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呢?
说白了,就是按着研究生做论文套路训练的方式,照猫画虎,最后写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因为大家的学历而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你们同学们的一大批连套路都没有瞎拼凑出8000字的文章,你们这个起码就算是结构清楚,观点清晰了。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除了第二句基本是废话,第一句和第三句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三点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基本的学术写作能力,或者说,语文功底。
请注意,文章选题的新意、有代表性什么的,从来不是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去考虑的问题,老师对我们文章是否有学术贡献,其实也完全的不Care——说白了,本科生毕业论文都不上网。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一则看你是否用心,二则看你是否掌握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两个要求达到一样就够了哦。
所以,毕业论文拿优,关键看颜值!!!
一篇观点并不新颖,但格式足够规范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里面得分是要远高过一篇相反的文章的。更何况,“可复制性”是学术研究的基本信仰,当你的研究方法并不足够“符合规矩”(使用“通用”的概念工具和是一篇文章“可复制性”的基本保障)老师是不会去相信你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的。也就是说,你要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仅符合那个先前言再文献综述再怎么怎么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的“形式上的格式”;还应该理解、或者起码在文字里显得自己理解,一篇学术文章的精神内核。
那么,写好一篇学术文章,究竟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发现问题:问题应该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概念化:将具体问题普遍化,并尽可能用学界通用的词语对问题进行表述,发掘问题的共性;
操作化:将概念化的问题重新变成可测量的问题;
样本选取:找到有代表性的样本;
样本分析:对样本进行测量并就测量结果分析样本,得出初步结论;
讨论与总结:利用通过样本分析得到的结论重新对现实进行讨论,得出支持或有悖于我们假设的结论。
然而,完全按着这个步骤去写论文,起码我做不到——所谓一篇论文的成败70%(或者更多)在选题上的说法,它的前提是你是一枚合格的“学术民工”,起码拿到过一个名校的硕士文凭,对学科相关概念基本门清,对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基本了解——以你们现在的能力严格从选题开始写论文,在概念化和操作化两个环节一定至少有一个地方会被卡死,然后,就是不断地换题目。
要知道,“概念化 操作化”的过程,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范式”,每一个成功的“范式”的产生都能够引起所在领域研究的一次革命,所以就大家现在的水平而言想自己完成这个“概念化 操作化“过程根本不可能,至于从自己的选题出发去找到适合这个选题的范式,这个需要庞大的阅读量做支撑。
所以,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二、文章颜值高,关键要会抄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改变这样从选题开始的论文写作方式?
当然可以,事实上大部分的硕士生都是这么写论文的。
这个事情的基本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既然给一个选题找到合适的研究范式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先确定我们要做一个遵循什么范式的研究,然后再去选一个适合用这个范式去研究的题目呢?
是不是觉得有点抽象?让我们来看下一节
三、抄这种事也有技巧,快来涨姿势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找到适合我们借鉴的文章?选择标准是硕士论文、实证研究、描述型研究优先。
硕士论文作为学位论文,对格式上的要求和本科毕业论文最为接近,改造起来最为简单。
至于为什么要优先选择实证研究呢?好写啊!你可以用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篇幅是用来描述一篇实证研究论文的研究过程,而这样的研究过程描述写起来基本就是填空题,不费脑啊。千万别选下图这样明显是文学院出身的老师给出来的往往只能从概念到概念的问题,这意味着你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哪怕中间有20%可以引用,但总体上都要自己现编,这会Cry的好不好。
至于什么是描述型研究,它其实是与解释型研究对应的。描述型研究的基本取向是“在什么情境下,XXX是怎样的”;解释型研究的基本取向这事“在什么情境下,A和B的关系是怎样的”——相对来说,描述型研究更好做,它需要描述的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统计指标,比如数量、平均值、百分比,偶尔涉及的一些“高阶”数据比如信度、效度检验往往也不会对文章的结论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你实在不会做可以编。至于为什么不推荐大家做解释型研究,其实客观地说,是因为我数学差,解释型研究的文章我也只是能看懂,教你们做,实在是做不到。
于是,拿到一篇模板之后,怎么用呢?
考虑到大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再把这个过程的难度降低一点,整个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流程就变成了这样——
Day1 找一篇格式上相对规范的论文做模板,认真研读,既包括文章本身,也包括文章列出的所有参考文献(我给了大家4篇范文,不妨4选1);
Day2 根据范文的情况和自己的兴趣选一个自己无需对原文结构做过多改动就可以操作起来的选题,并确定采样方法(修改选题的方式看范例,比较麻烦);
Day3 根据一定规则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确定选题和采样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后期文章写作做准备;
Day4-5 收集相关数据,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而言,内容分析/问卷调查法 150个样本肯定是够了,至于其他的诸如实验法、深度访谈什么的对专业性要求很高,我并不推荐大家使用;
注意在写作时,研究方法这一块起码要包括以下元素:
研究对象:交代以下自己研究对象选择的标准和合理性;
分析指标的确立和说明:这一块在模板中一般都很长,但是大家在写作时可以直接说我们的分析指标参考的是谁谁谁的论文(但一定要附上别人的编码表),这个比你写一万句对于老师而言都更有说服力;
研究结果分析:按着你的模板的顺序和你重新分析得到的结果开始写吧,其实就是做填空题,研究结果分析部分应该占到整篇文章的篇幅不能超过60%(相信我,你在这块一定会写得非常爽觉得根本停不下来的);
Day6 分析相关数据并着手写作论文,第一天先把文献综述搞定了吧;
Day7 一天时间搞定剩下的东西,其实够够的了。
看完这些,你可以搞定毕业论文了吗?
如果还不能,没关系,请关注“我要毕业啦”,会持续为您推送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