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探春的另一段话。
在第六十回,听说赵姨娘和芳官打架,探春说了这样一番话:“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 喜欢呢,和他们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则恕”。
如果单看这两句,我们不免会觉得,探春为人太过懦弱,简直和迎春一样忍让了:是呀,你是主子、至少是半个主子,居然对小丫头“可恕则恕”,只说一句“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
但是再往下看:“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你会不会对探春大有改观?
管家媳妇很多,林之孝家的是其中之一。当她查夜到怡红院时,刚烈尖锐的晴雯也要笑脸相迎、避其锋芒。如果让她去责罚芳官之类的小丫头,当然无往而不胜了。
同时,林之孝家的,和赵姨娘的关系也不错,“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并且有探春的面子,赵姨娘指挥、或者要求林之孝家的去“责罚”芳官,林之孝家的应该不会拒绝——即使拒绝,也不会像与芳官当众打架、还打输了那样丢人,颜面扫地。
探春给赵姨娘出的主意,赵姨娘是不肯采纳的。不是办法不好,而是不适合她。赵姨娘争的不是颜面,而是“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目的就是为了吵架,探春这么好的办法当然达不到她的目的。
但是,探春怎么能想出这么进可攻、退可守、既周全、又严密、叫敌人无隙可趁的办法来?仅仅是天生的聪明吗?
当然不是。探春的“责罚”,是建立在“可恕则恕”的退让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探春想往前进一步,就要在其他方面做出必要的退让。一进一退,一得一失,上天并没有给这个可爱的姑娘以太多的恩惠。
反观宝玉,就以风筝为例,有“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有“那个大螃蟹”,还有“林大娘才送来的”美人风筝,还有不知多少没有名目的。他的物资如此丰富,却还为晴雯放走一个而惋惜“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宝玉是个惯坏了的小孩子,一生都没有成熟起来。他不懂得放弃才能获得的道理。而比他还年幼的探春,却早已看穿了人生的道理。“横竖给你放晦气罢了”,她知道宝玉不可能批评晴雯,再“我还没放一遭儿呢”的惋惜也于事无补。
于是她把晴雯的放肆,归到替宝玉祈福上头去,让宝玉的惋惜能够下得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