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大学生困惑大学毕业后该考研还是就业,后有博士纠结毕业后该就业还是做博后......
博士后,并不是指比博士更高的学历,而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为什么想“做博后”?想做博后也无非三个原因,一是为工作,"被"博后。不少重点高校或高端企业在引人时,对高水平的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有要求。博士后能一定程度上提供的实验条件和独立科研的环境,有利于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增加进入心仪单位的筹码。
二是为提升,主动做博后。许多已经入职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想要就某个研究方向更进一步提升自己,会选择做在职博士后,类似于出国访学,都是想借助好的平台发一些好文章,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是为钱,简单直接。近年来,随着政府和高校对博士后队伍重视程度的加大,博士后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一些985高校像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博后年薪最高可达到30-40万,再加上部分城市有人才引进政策,如南开和浙大的博士后还能分别再申请5万和24万的生活补贴。相比选择其他工作的初始收入,做博后的待遇可以说是非常优厚了。
高待遇与高要求是双生花但是高待遇往往也伴随着高要求。
- 申请要求高
近几年开始,博士后申请也开始有了新的规定,第一必须为全职博士后,原则上不接收在职博士后;第二必须在35岁以下,部分院校甚至要求在32岁以下,对外籍博士要求可放宽至40岁;第三必须是毕业3年内,有些高校要求毕业2年内。的确,对于打算从事科研的工作者来说,博士毕业后的3年内精力充沛,创造力旺盛,处在产出科研成果的黄金年龄段,从世界范围看,很多重大科学成果就是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的。
- 考核标准严
对于许多高校来说,教职岗位空缺的数量和越来越多的博士数量是不对等的,设置博后岗位既是预备师资的缓冲期,也能起到筛选和考察新人的作用。
一般高校设置有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出站考核),聘期考核通过才能决定是否续聘或出站。
以某国内某重点高校为例,考核条件就要求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指定的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2篇论文,指定的这些刊物都是国内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顶尖的杂志。除了发论文,申请到国家基金项目或是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等也能达到出站条件。
- 留校条件难
选择这条路的人, 大多数都设想能在出站后转正式教职/副研等, 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到20%。
以某高校为例,即使达到副研究员的申报条件走人才引进程序留校也还需要优中选优;转入专任教职也需要入选“四青”人才(指国家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青年千人)或是获得国家自科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或达到发表ESI高被引论文等条件才能留校。
每年“四青”加起来大约1000多人,而全国的博士后则有上万人之多;另一方面,每年能拿到国家级项目资助档次的博士后也是少之又少。如此苛刻的留校条件让许多满怀热忱的博士后成了这场游戏中的炮灰。
长久以来,拿博士学位→做博后→留校,似乎是学术领域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是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