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叹息着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仅凭诗词,她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其所创的“易安体”,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
我们将从六大篇章来解读李清照的部分诗词,和您一起与这位远在宋朝的女子细细谈。
第一篇章【未成沉醉意先融】。她将风花雪月与悲欢离合凝结成酒杯里的婉约,蘸着浓浓的情思吟出“未成沉醉意先融”的诗句,字里行间虽没有情、思二字,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其弦外音却又字字是情思。
前不久一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将李清照所作《如梦令》带火。这首小令是17岁的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状态下写出,全诗仅六句,却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堪称一部微电影剧本,而末尾一句“绿肥红瘦”被其锻造成浑然天成的传世佳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在雨疏风骤的夜晚把酒伤愁,一夜宿醉。次日晨起残酒未消,慵懒女子醒后最关心的是园中海棠,惜花之心不言而喻。李清照想到一夜的雨风交加,海棠定是一片狼藉,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李清照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全词有场景、有人物、有对白,为花而喜悲的李清照,在醉酒后仍表现出了其词作的飘洒自如。
前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勾勒出写词时间与环境,李清照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作品中“试问卷帘人”中的“试”字,形象地描写出李清照敏感的小女子情怀,将其小心翼翼怀着希望询问侍女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雨后的落花情景,她为何不敢亲自去看,这是为那些落花,还是为自己?可以说,这一句试问,把李清照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味。
“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说明卷帘人没有察觉李清照内心敏感的思绪,漫不经心的回答没有慰藉她内心的愁绪,反叫她徒增伤感,一句对白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和侍女的淡漠呈现出来,很有情景感。李清照心想着:“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结尾“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和“红”是形容词,在这首词中是形容词用做名词,“绿”是指绿叶,“红”意为红花。再来说说这“肥”“瘦”二字,李清照采用拟人手法,将“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可以说,鲜有其他文人用这两个字眼来形容红花绿叶。
在古代文人笔下,花该是杜甫描写的“千朵万朵压枝低”,或是李煜感怀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似乎是常规写花该有的意境,但李清照却用了一个“瘦”字来形容,将形容女子体态的词用在形容花朵上,赋予了海棠花新的生命力。而绿叶,晏殊有“庭树叶纷纷”、苏轼有“绿叶成阴雨洗春”,也是生机盎然的情境,李清照用“肥”字来写“绿叶”,又增添了几分灵动和表现力。
另外,“肥”还可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而“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
中国汉字在女词人心中运筹帷幄、使用自如。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李清照云淡风轻的搭配组合,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也有人诗词热爱之人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说“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学术传人吴熊和先生曾这样解释:“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炼字甚精,凄婉非常。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里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句甚新”。
文字/主播 孔令茹
后期/编辑 孔令茹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