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图网
(接上)
第十一章 护理计划
学习目标
1. 能够制订老年人护理计划。
2. 能够对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第一节 护理计划概述
一、护理程序的含义
1. 护理程序的概念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老年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对老年人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老年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2. 护理程序的步骤和组成
估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列出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预期结果。
二、护理程序的特性
1. 使用护理程序是为了保证养老护理员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 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养老护理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 护理程序具有动态和持续变化的特点,它需要随着老年人的反应变化,不断重复地使用护理程序来组织护理工作。
4. 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老年人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5. 程序中每个步骤的执行及其结果可因不同的老年人或同一老年人所处的不同情况而不同,需要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6. 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个人、家庭、社区或医院、诊所、老年人院等均可运用。
第二节 护理计划的制订
一、评估(估计)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骤,通过与老年人的交谈,观察和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系统、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评估在与老年人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开始,直到老年人出院或护理照顾结束时才停止。
1. 收集资料
(1)收集资料的目的
1)提供信息,为医务人员对老年人病情的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制订护理计划的依据,有助于养老护理员制订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结果。
3)可供护理科研参考。
(2)资料的来源
主要是老年人、与老年人有关的亲属或朋友、老年人的病案及各种记录。
(3)资料的种类
1)主观资料
老年人的主诉,老年人的经历、感觉及他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健康感受。
2)客观资料
养老护理员通过望、触、叩、听、嗅等方法或借助仪器检查而获得的有关老年人的症状和体征。
(4)资料的内容
1)老年人的一般情况
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址等。
2)现在的健康状况
此次发病情况,目前不适,饮食、排泄、自理、活动等。
3)既往的健康状况
既往患病情况、住院史、手术史、过敏史、烟酒嗜好、生育史、月经情况等。
4)家族史
有无患类似的疾病及家庭遗传史。
5)护理体检的检查结果
6)最近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的结果
7)目前的用药情况
8)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康复的信心、老年人的性格和人格类型、应对能力等。
9)社会情况
包括职业及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医疗待遇以及家人对老年人的态度、社会支持系统状况等。
10)近期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如是否离婚、丧偶、失业、家人生病等。
(5)收集资料的方法
包括与老年人交谈、观察病情、护理体检以及向其他医务人员咨询、阅读病案及有关文献等。
2. 整理资料
收集完资料后,需要对资料进行组织或分类。可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或北美护理协会提出的9个人类反应形态等方法将资料分类。对资料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护理员更快找到相应护理诊断。
3. 记录资料
(1)收集的资料要及时记录。填写各种护理表格时要正确反映老年人的问题,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结论。
(2)记录的资料应客观记录老年人的诉说和临床所见,应尽量用老年人的原话。
(3)记录的客观资料要应用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无法衡量的词。如“进食量中等”“大便正常”等,应改写成具体的描述,如“每日主食6两,早中晚各2两”“大便每日一次,黄软便,无需缓泻剂”。
(4)资料描述清晰、简洁,避免错别字。
二、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 概念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又称护理问题。
2. 组成要素
护理诊断包括问题、相关因素(原因)、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三个要素,又称PES公式。
3. 要素组成特点
(1)临床上可以书写PES公式,具有三个部分陈述。也可用PS公式或PE公式,具有两个部分陈述。
(2)三部分陈述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两部分的陈述多用于“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4. 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1)问题要明确,尽量使用规范被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不要随意创造护理诊断。
(2)相关因素的陈述应使用“与……有关”的方式。
(3)相关因素应是导致护理诊断出现的最直接原因。同一护理诊断可因相关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护理措施。
(4)“知识缺乏”这个护理诊断其陈述方式应为“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5)陈述护理诊断时,应避免将临床表现误作为相关因素。例如“疼痛:胸痛:与心绞痛有关”应改写成“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5. 合作性问题的陈述方式
合作性问题有其固定的陈述方式,即“潜在并发症:XXXXX”。例如,潜在并发症:肺栓塞。陈述方式可简写为PC,如PC:脑血管意外。
一旦诊断了潜在并发症,养老护理员应格外注意老年人的病情,发现问题及早与医生配合进行处理。
6. 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1)护理诊断是叙述老年人由于疾病而引起的现存的或潜在的行为反应即健康问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护理诊断提供养老护理员在其职责范围内选择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结果(护理目标)的依据。
(2)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变化,如阑尾炎、冠心病等,在医生职责范围内进行处理。
三、护理计划
计划是针对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制订的具体护理措施,是护理行动的指南。
1. 排列原则
(1)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
(2)在无原则冲突的情况下,可考虑对老年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予以优先解决。
(3)现存问题优先处理,但不要忽视潜在的有危险性的问题。
1)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重要的。
2)通常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并逐渐明显和强烈。
3)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低层次需要要求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氧气、空气等。
4)更高层次的需要为人类所特有,人们采用的满足方式具有差异性。
5)各层次之间可相互影响。
2. 排列顺序
当老年人出现多个护理诊断时,需要对这些护理诊断(包括合作性问题)进行排序,确定解决问题的顺序。排序时要把对老年人生命和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依次排列。
(1)首优问题
首优问题是指会威胁老年人生命,需要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2)中优问题
中优问题是指虽然不直接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但也能导致老年人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的变化。
(3)次优问题
次优问题是指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不属于此次发病反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可以稍后考虑。
3. 制订护理目标(预期结果)
制订护理目标是指老年人在接受护理后,期望老年人达到的健康状态,即最理想的护理效果。
(1)目标的陈述
1)陈述方式方法
包括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及评价时间。
2)具体要求
① 主语即护理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还有健康的人。有时在目标陈述中,主语可能被省略,但是句子的逻辑主语一定是老年人。
② 谓语即行为动词,指老年人将要完成的动作。
③ 行为标准即行动所要达到的程度。
④ 条件状语即主语在完成某行为时所处的条件状况。条件状语不一定在每个目标中引用出现。
⑤ 评价时间指老年人应在何时达到目标中陈述的结果,即何时对目标进行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评价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而定。
(2)目标的分类
1)远期目标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如糖尿病老年人,小学文化,女,70岁,养老护理员为其制订的远期目标,即老年人在出院前,说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
2)近期目标
在短期内能达到,一般少于7天。如4曰后老年人能够借助双拐行走100米。
(3)目标应具备的特点
1)目标的陈述要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属护理工作范围内,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
2)目标的陈述要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即来自一个护理诊断,但一个护理诊断可有多个目标。一个目标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
3)目标应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并有具体日期。
4)应让老年人参与目标的制订,使老年人认识到护患双方应共同努力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5)运用下列动词:描述、解释、执行、能、会、增加、减少等,不可使用含糊不清、不明确的词,如了解、好、坏、尚可等。
6)潜在并发症是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往往无法阻止其发生,养老护理员的主要任务在于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因此潜在并发症的目标陈述可叙述为:养老护理员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4. 制订护理措施
制订护理措施是围绕老年人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结合评估(估计)所得到的老年人具体情况,运用知识和经验做出决策的过程。措施要切合实际,老年人能够做到。
(1)护理措施的类型
1)依赖性护理措施如遵医嘱给药等。
2)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是养老护理员与其他保健人员相互合作采取的行动。如护理诊断“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养老护理员为帮助老年人恢复理想的体重而咨询营养师或运动专家,并将他们的意见融于护理措施中。
3)独立的护理措施是不依赖医嘱,养老护理员能够独立提出并采取的措施。如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养老护理员定期为老年人翻身、按摩皮肤、烤灯等措施都属于独立性的护理措施。
临床运用独立性护理措施很广泛。如帮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协助进食、如厕等);治疗性护理措施(如皮肤护理、吸痰等);危险性问题的预防(如保护老年人安全的床档、步行器等);对老年人病情和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如床边交流、各项体检等);为老年人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心理护理等;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制订出院计划(如定期复查、活动量、饮食注意点等)。
(2)制订护理措施的原则
1)针对目标而制订
例如为患肺炎老年人提出的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目标是2日内老年人能够顺利咳出痰液。如果制订的护理措施是教给老年人如何预防肺炎就没有针对目标,也不符合老年人的实际病情。
2)每项护理措施应有科学依据
措施以人文科学、行为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综合知识为依据。
3)避免护理措施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措施矛盾
制订护理措施时应参阅其他医务人员的病历记录、医嘱,以防造成老年人在执行时不知所措。
4)措施应切实可行
① 根据每个老年人的病情、心理、社会等具体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② 根据养老护理人员的具体构成情况制订护理措施。
③ 根据医疗条件的现状制订护理措施。
5)措施应具有指导性
5. 护理计划成文
将护理诊断(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一定的格式写出来。多数医院把护理计划印成表格,这样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了指导,也利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四、实施
1. 特点
(1)实施是执行护理计划的过程,是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变为实践,是养老护理员运用操作技术、沟通技巧、观察和应变能力、彼此之间的合作,执行护理措施的过程。同时所有的护理诊断要通过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得以解决。
(2)实施过程中养老护理员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决策者、实施者,又是教育者、组织者。
(3)实施中要继续收集资料、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祝和对措施的反应,随时调整。
(4)养老护理员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良好的人际关系。
(5)实施效果是衡量养老护理员综合能力的标准。
2. 实施后记录
(1)意义
1)记录是老年人接受护理照顾期间的全部经过。
2)有利于其他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3)记录是护理质量评价的依据。
4)为护理工作提供了资料和经验。
(2)内容
包括护理活动的内容、时间以及老年人的反应等。
(3)要求
及时、准确、真实、重点突出,可采取文字叙述或填表并在相应项目上签名。
五、评价
评价是将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与护理计划中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这一阶段可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步骤,但并不意味着护理程序的结束,可通过评价发现老年人新的健康问题、做出计划,或对以往的护理方案进行修改,从而使护理程序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评价包括下列步骤:
1. 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资料,为寻找新的护理问题提供依据。
2. 做出判断
在目标陈述中所规定的评价期限到达后,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目标中预期的状况进行比较,判断目标是否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或未实现。
3. 修订护理计划
修订计划的原则是围绕目标和护理诊断。
(1)根据目标实现程度修订护理计划
如果目标已经实现,则停止采取护理措施;目标部分实现或未实现的,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1)收集的原始资料是否准确、全面。
2)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是否确切。
3)制订的目标是否现实,是否超出了护理专业的范围和老年人的能力、条件。
4)护理措施的设计是否可行,执行是否有效。
(2)根据新出现的护理诊断增加护理计划的内容
护理计划需要根据老年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当评价资料表明老年人出现新的护理诊断时,应将这个护理诊断以及目标、措施加入到新的护理计划中。
图/摄图网
第十二章 技术创新
学习目标
1. 能够根据养老护理技术的需要提出科研课题。
2. 能够对科研课题进行论证、申报。
3. 能够参与科研成果的鉴定。
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
第一节 科研课题研究过程
一、科研课题研究的准备
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单元是科研项目或课题。科学研究活动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完成来体现的。
1. 概念
(1)课题
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其特点是研究目标单一,规模比较小,经费使用较少,研究周期较短。
(2)项目
研究项目是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比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木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其特点是研究目标由若干比较明确集中的研究课题目标组成,综合性强,研究规模比课题大,研究周期较长,投资和技术难度等均较大,需要多学科密切配合进行综合性研究。
(3)主要区别
研究课题和项目的主要区别在目标的范围(单一性目标与综合性目标),研究的规模(较小与较大),研究的周期(较短与较长)等多方面。
2. 研究课题的分类
(1)基础研究
1)定义
是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技术知识、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2)特点
① 这类研究不涉及具体的实际社会或生产应用目的,或是只有对远景的应用设想。
② 是通过研究对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提出新的系统的规律性认识,达到独立、提出或验证、完善某种假设或理论、定律等的目的。
③ 基础研究常常说明一般的、普遍的真理,能对较为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产生影响。
④ 探索性强、不确定因素多。
⑤ 成功概率较小、研究周期较长。
(2)应用研究
1)定义
是指为了满足社会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达到特定应用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2)特点
① 这类研究是运用并扩展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确定某些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途径,或者为达到预定标准提供新的解释、方法、技术途径或技术方案。
② 具有明确的最终研究目标和阶段研究目标。
③ 技术难度较大、研究周期较短。
④ 应用研究是科学研究结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3)发展研究
1)定义
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方面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2)特点
① 发展研究是把研究成果转向生产的桥梁。
② 研究目标是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出的新方法、新理论推广到实践中。
③ 试验或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少。
④ 灵活性和自由度较小。
二、课题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准则
1. 客观性
研究者在研究设计、搜集资料以及整个研究过程中应保持客观性,防止因为价值观或个人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资料解释和结果判断的正确性和公正性产生影响,并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 真实性
研究者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负责,不能为达到目的做不真实的报告,或者将自认为不利于研究结果的资料隐瞒。
3. 完整性
研究者要将研究工作中可能产生的不便之处告知;同时也要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不能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对研究对象或有关部门存在隐瞒或欺骗。
4. 合作性
研究过程中,要与研究对象、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维护研究对象的权益;提倡尊重、协商、并接受建设性意见,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5. 平等性
研究者在工作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和有关工作人员,在论文发表和报告研究成果时,要对提供帮助者致谢。
6. 效率性
研究者在研究计划获得批准及获得经费支持后,应按计划进度开展工作,不能因私人因素造成工作延误。要在规定期限内报告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论文质量及研究结果的推广应用负责。
三、科研课题的管理程序
由立题申报、研究实施、总结评审三部分组成。
1. 立题申报
立题申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预试验,调查研究,确立研究题目,起草研究计划,基层单位(科室等)初审,进行开题报告,通过专家论证,整理论证材料,组织申报,确定课题,签订研究合同等。
2. 研究实施管理
研究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为课题组积极提供服务,深入了解研究方案的执行情况,指导实践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偏差,组织阶段小结,定期上报研究进度。课题结束后,认真整理原始资料,准备鉴定。
3. 总结评审管理
总结评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完成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组织成果鉴定,申报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计划的书写
1. 目的
研究计划是从整个研究单位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必须书写研究计划书,供审批单位对研究的选题、人员、设计方案、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审核,同时也是科研工作执行、检查的依据。
2. 内容
包括课题选定、提出问题、课题概况、设计方案、样本数量、研究措施、统计方法、经费预算、管理与实施九大部分。
3. 书写要点
(1)课题选定
1)课题的选择能体现研究工作的水平
在课题选定之后,要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写出题目,该题目基本上就是制订研究计划题目和以后发表研究结果论文的文题。
2)选题的原则
① 以问题为基础
立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以本学科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点,通过护理手段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使每项研究结果都能够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
② 要有创新
创新是研究工作中选题的重要考虑点,所选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是以往没有研究和涉及的,力求研究结果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
③ 目的明确
研究题目具体而明确,以表明研究人员清晰的科学思维。课题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有利于研究计划的编制。如果研究一个综合性课题,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具体研究情况在总题目下再分为若干分题目,一个分题目解决一个问题,分题目既与总题目有联系,又具有各自明确的目的。
④ 要有保证完成的条件
保证课题完成的条件包括研究者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研究设备、研究经费等方面。在取得这些条件的基础上选择研究题目,使所立题目具有可行性,才能保证课题的完成。
⑤ 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不论研究预期结果是正效应或负效应,只要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就可进行研究。
⑥ 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内容
研究内容要立足专业,要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
(2)提出问题
即提出本项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审核计划的人对研究目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课题概况
课题概况主要是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包括:
1)课题涉及的范围
应在广泛搜集资料和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之后,用所掌握的资料对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进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高度概括和综合,用以说明课题在本专业中的必要性。证实选题的准确性、创新性,同时避免重复。
2)过去的研究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将过去的研究情况做评价,包括研究材料、方法、设计方案、结论等。同时找出问题,表明观点。
3)提出课题的依据
根据国内外研究情况、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研究者应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次课题的立足点。陈述准备解决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特点及与过去研究的不同之处,使审核人员了解本课题的价值。
(4)设计方案
应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最佳设计方案。在此项内容中还应该包括拟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案、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随机化分配、设立对照组等。
(5)样本数量
样本是指研究对象,样本数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数量的计算方法应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检验资料的种类(计数和计量),选择合适的样本数量计算公式进行运算。
(6)研究措施
研究措施包括阐述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试验、护理方法;主要的技术路线;如何实施研究工作,保证的条件;如何确定观察指标,收集研究数据等。
(7)统计方法
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与数据的性质,选择恰当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并适当描述采用的方法和计算内容。
(8)经费预算
按研究内容做出该项课题的各项费用的初步预算,包括参加研究人员的费用、仪器设备、实验开支、差旅费、数据处理与资料印刷费等。
(9)管理与实施
写出该项研究计划的主要研究人员的技术职称与职责,各级人员的职称与职责,各项工作的分工及所负责工作的具体内容,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执行科研的进度,包括阶段小结的时间、总结时间,以便自行检查或上级检查工作的进度,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五、课题研究计划书写的具体内容
1. 封面
封面要标明课题名称、负责人、负责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参加单位等。
2. 简表
(1)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情况包括课题名称、研究领域、课题类别、研究类别、主题词、所属学科、单位名称、起止时间、申请资助经费等。
(2)课题组情况
课题组情况包括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专业技术职务、文化程度、从事专业,课题组总人数,专业技术职务构成,学历(学位)构成等。
(3)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般用150字左右加以介绍。
3. 课题分工
课题分工包括参加单位、分工(专、分题名称)、经费、负责人签名等。
4. 立题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
5.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最终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关键技术指标,拟采用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主要攻关点或研究特色及创新点,预期结果和验收形式,协作计划等。
6. 工作进度
总体进度安排和年度计划指标。
7. 经费支出预算
包括项目、金额、小计、总计等。
六、课题经费的管理原则
1. 政策性原则
在制订整个课题经费使用计划的过程中,每位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律法规等,确保研究工作按期完成。
2. 计划性原则
在经费使用上,要坚持预先制订课题经费使用计划,在计划中不能盲目估计数字;对计划支出的设备、仪器购置要经过可行性分析,不能任意决定购置。计划通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作为课题经费用款计划的依据,对资金合理控制,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
3. 节约性原则
研究机构要定编定员,避免出现人浮于事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对研究工作中的消耗性物资要按需领取,提高使用率,尽量减少开支。
4. 监督性原则
课题研究开始之前,在编制预算和制订计划时要进行可行性监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财会人员应执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制度。发现有违纪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方法,落实改进措施;对不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和不合理使用研究经费的情况,应实行退款或终止其研究经费的使用。
图/摄图网
第二节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成果鉴定的主要形式包括:
1. 函审鉴定
函审鉴定适用于理论研究成果的鉴定。它是由组织成果评审部门用发函等方式将研究成果的有关技术资料送给同行的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提出书面评价意见后,将评审材料和评价意见一并寄回组织评审部门,再由组织评审部门综合写出鉴定结论,发给技术鉴定证书。函审鉴定一项成果至少应有5位专家参加评议,并分别写出书面评价意见。
2. 检测鉴定
包括验收和检验两种形式。
(1)验收
验收是由委托单位组织3-5名同行业专家,根据委托合同书所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测试评价。然后出具验收合格证明,其作用等于科研成果鉴定证书。
(2)检验
检验是指涉及计量、药品、行业标准等类型的成果,通常按照国家专业技术检测、计量机构或有关技术指标的法定标准进行检验或测试,并出具合格证明,其作用也等同于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3. 会议鉴定
会议鉴定是由组织鉴定单位邀请与该项研究成果所涉及的技术有关的同行业专家7-15人组成鉴定委员会,并选出鉴定委员会主任。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科技成果研究单位的汇报后,提出评审意见,签字后报送组织鉴定的主管部门审批,最后发给技术鉴定证书。
成果鉴定可以利用专业学术交流会、年会,宣读学术研究论文或科技成果,由学术交流部门邀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评议,并提出全面的评审意见,评议结果送有关部门审查合格后,最后发给技术鉴定证明。
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奖励申报
1. 申报程序
申报程序是由完成单位按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中央、国务院部委所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及其完成人,可以在成果实施应用地或者本机构所在地参加省级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国家及省受理部门对基层申报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查、登记、组织评审,对符合奖励的项目给予奖励。
2. 申报要求
按照《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规定》的要求,申报的每项成果均应附送如下材料:
(1)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
(2)技术鉴定证书或评审证书。
(3)研究试验报告或调查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科学论著)等应有的技术材料。
3. 研究成果奖励类别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用于对重大科技成果的奖励。
(2)国家发明奖
国家发明奖是由国家科技部统一领导的全国发明奖励。按照发明项目的作用、意义大小,一般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特别重大的发明奖设有特等奖,由科技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另行授予。
(3)自然科学奖
自然科学奖是由国家科技部统一领导的全国自然科学奖励。按自然科学成果的作用大小,划分为4个奖励等级。对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项目也可以由科技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授予特别奖。
(4)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国家级分为3个奖励等级和特等奖。省级奖励等级由各省自行制订。按所申请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对推动科技进步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评定。
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依科研成果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推广应用。
1. 科学理论成果
主要采用学术报告、刊物发表、出版学术专著等方法交流推广。
2. 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类成果
为了保证推广和转让的此类成果在生产中能够顺利应用,研究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技术讲习班、培训班,促进推广应用。
3. 实物性成果
如有特殊用途的试剂、材料、元件、仪器、设备等,生产单位还不能大批生产的某些精度要求高、技术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等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具有研制能力的科研单位,将其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使研究成果尽快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档案的管理
课题研究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项研究课题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文件资料。它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执行情况、试验中形成的原始数据、记录、总结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成果鉴定评议材料、成果推广应用、专利申请、获奖等文件材料。
第十三章 护理培训
学习目标
能够制订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计划。
护理培训是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专业培训。负责培训者应在培训前仔细了解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培训目的。如培训是为了达到职业资格的准入,还是为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不同,培训的方法、内容也不同。如果是职业资格的培训,就要认真学习《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领会其精神。按照《标准》编制培训计划,并按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一、培训计划编制的要求
1. 符合教育目的
教学的目的是培训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关系到符合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需要,如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编制培训计划时应特别注意。
2. 保证教学内容前后的衔接
培训计划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其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体现完整性和统一性,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前面的内容要给后面的打好知识基础。如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必须放在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之后,这样可使得学员首先学习的是一般正常老年人身体、心理的特点,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患病后身体、心理的异常反应,这样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多为短期培训,其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多,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制订培训计划时精心设计,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3. 符合学员的特点
培训计划的编制要注意学员的特点。编写前先了解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因为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的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有着明显差异。同样的知识内容,有的学员已经熟练掌握了,有的学员还不明白、不理解,会给教学进度造成影响,也会给教师备课、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培训计划的编制同时要注意与其专业的性质相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的方式都要考虑专业的特征。如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计划,不仅要学习养老护理专业理论,还应该重视技能操作培训,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制订培训计划的准备
1. 评估学员的学习需要
制订培训计划前,要了解学员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就是教学的目的和对教学的要求。如对各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培训,必须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标准》。因为《标准》是以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的,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活动的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标准》所要达到的要求就是学员学习的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可以保证所学的知识,能满足学员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和就业的需要。假若培训的目的,是对在岗位的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其培训计划就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这样才能满足其工作需要。
2. 评估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进行培训的场地,其设备应符合教学的要求。
(1)教室
教室是上课的场所,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如光线要明亮,应有充足的座位、桌子、供教师板书的黑板或白板、各种颜色的笔、板擦等。另外还应有视听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良好的教学设备能促进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培训养老护理员的教室应有技能操作演示的设备。如床、被褥、桌、椅等,以便教师在课堂上示教时随时使用。这些示教物品应放置在合适区域,不但教师操作方便,而且学员也看得清楚。
(2)技能操作训练室
技能操作训练室是供学员练习技能的场所。因此其设备应与养老机构的工作场所相类似。床、被褥、桌、椅等是不可少的,其数量要根据学员的多少而设立。假如培训班有约60名学员,分为6组,就需要6组设备供学员使用。
其他物品依据技能操作训练的项目来准备。如进行老年人体温测量练习时,需要准备多支体温计、放置和消毒体温计的容器、纱布、记录单等。技能操作训练室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配备的实验物品应规范放置,并有专人管理,保持完好无损,以便学员使用。
三、制订培训计划的程序
1. 学习和研究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的目标,确立教学目标,如培养初级养老护理员,需要明确初级养老护理员要达到的技能水平。以此为核心确立教学目标,使教师明确并深刻理解,哪些内容要求学员必须熟练掌握,哪些内容只要求学员理解,哪些技能要求学员必须熟练操作,哪些技能只要求学员一般掌握。在此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每一项课程内容的课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要具体、可行、可衡量。
2. 了解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仔细地了解教材内容,教材前后内容的衔接,以便根据所要求掌握知识内容的深浅层次制订先后顺序。
3. 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落实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教材内容的途径,何种教学方法容易被学员接受和喜欢,何种教学方法能更快更扎实地使学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是制订教学计划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如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理论讲解,哪些内容需要技能演示,哪些内容必须进行技能操作的练习。这些都要在培训计划中显示出来。所以,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明确教学方法,将其落实在文字上,供教师参考。
4. 制订培训计划
在了解培训目标、教材以及确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培训的方案用文字的形式书写成为培训计划,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
四、撰写教案与布置作业
1. 设计教学程序撰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设计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计划教学情景。这个教学设计程序只是一个基本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学员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案应包括:
(1)课堂教学目标
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又为课堂上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课堂教学评价明确了标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按照培训计划中制订的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2)导入新课
导入是向学员明确学习的课题和目标,指出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是间接地引入,或采用问题式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其目的是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可以承上启下,引起学员注意。
(3)提供感知材料
上课时必须向学员提供丰富、具体的感知材料,使他们能形成生动的、充实的印象。如板书、图画、幻灯片、投影等。在课堂上何时提供直观的材料在教案上应有明确显示。
(4)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提问引导学员理解课程内容,形成概念,并在分析中找出重点,在提问中可了解学员对较难的问题理解的程度,以便及时调节教学程序。
(5)巩固知识的运用
当一个学习内容完成以后,要通过提问让学员做口头回答或书面作业,使他们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学员理解程度的检查,也是对学员所学知识的巩固。
(6)判断理解
根据口头或作业所反映出来学员在知识或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对于回答正确的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要指出其原因,进行必要补充和讲解,以使学员理解和掌握,然后进入下一个课题或结束课程。
(7)结束课程
结束课程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使学员获得完整的概念。另一种是将所学知识拓宽延伸,提出新问题促使学员深入思考,以激发学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8)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有时可以预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在教案内显示出来,但有时却难以预料师生互动的结果,所以在准备教案时要细心斟酌,对可预料的事件制订处理方法。对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分析和处理,依靠经验和智慧,引导学员掌握更多的知识。
2.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员巩固和消化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形成学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符合教学目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启发学员思考,要从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
第十四章 操作指导
学习目标
能够对养老护理操作中的各类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指导。
技能培训是养老护理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质量,又关系到老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在培训中应特别重视技能操作的质量与规范。
一、养老护理操作的特点
1. 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
人既是一个生物体,又是有思想、有感情、能够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也就是说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组成的整体。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方面。老年人又是年长于服务者的群体,每位老年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生活习惯,所以每位老年人都有其特点,对护理的需求也是不同,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要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要求进行。
2. 应以老年人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老年人有与年轻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另外一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身体健康状况时常会发生变化,护理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也会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有所调整。
3. 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养老护理员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其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需要更加周到的照顾,养老护理员在执行技能操作服务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一切从老年人的利益出发,做好护理工作。
4.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服务性工作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在对老年人实施技术性服务时,操作前一定要向老年人解释清楚,得到老年人的同意方可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矛盾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以便得到老年人的配合,使操作能顺利进行。在操作中可能会发生老年人的不配合、不理解,此时养老护理员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与老年人耐心沟通,理解老年人的言行,并改进操作方法,使老年人舒适、安全,这样才能得到老年人的支持。
二、指导疑难操作的要求
1. 认真评估学员疑难问题
养老护理技能都是要在老年人身体上实行的,在学习中学员会遇到一些较难的操作,对此教师在学员练习时应注意观察,通过观察和学员的技能回示,了解学员问题所在,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演示操作注意有效性
在学员技能操作中有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再进行演示,将讲解与示范操作紧密结合。为学员示范操作时要处于一定的高度,关键性操作动作要慢,边操作边讲解,使学员能看得清楚,领会操作要领,便于学员掌握。
3. 操作要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对学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学员都会仔细观看,认真模仿。所以,在示范技能操作时,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使每一个动作对学员都具有示范性,不可随意进行操作,尤其是学员感到比较难的操作更要注意。因此,教师对技能操作的课程要认真备课,反复实践,将学员常认为比较难的操作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好的教学方法,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指导技能操作要注意以人为本
养老护理技能的每一项操作都要注意老年人的舒适、安全,防止因操作不慎造成老年人身体的不适或损伤,或引起老年人的不悦。在技能操作指导课上教师要注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老年人的利益为第一位,并以此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5. 指导技能操作前要做好的教学准备
(1)环境准备
技能操作的指导课应在技能训练室进行,技能训练室的环境应与养老机构的环境相似,可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员进入养老护理员的角色状态,对学员职业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2)物品准备
技能操作指导课对学员具有示范性,对学员以后在工作中能否规范操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指导技能操作的物品准备要齐全、规范,放置的位置要妥当,所使用的物品不可随意用其他物品代替,以免给学员造成不良的印象。
(3)学员心理准备
初次进行养老护理技能操作,多数学员会感到新鲜、紧张。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给学员以心理的指导,向学员讲述技能操作的重要性,老年人护理操作技术的特点,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员在操作前有了心理准备,以便技能操作训练顺利进行。
(4)做好示范操作的备课
技能操作指导课常采用学员分组练习,多位教师分组指导的方法,这就需要参与指导的教师在技能操作上动作、程序要规范一致,避免不同的教师指导的方法不同,引起学员理解上的混乱。为此,教师在上技能操作指导课前应采取集体备课的方法,统一动作和操作程序,并对其操作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的万法,以提高技能操作课的教学质量。
6. 指导技能操作的程序
(1)评估学员操作的水平
在教师课堂示教的基础上,请学员对教师演示的技能进行回示,以观察学员对技能操作理解和接受的情况,如学员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关键步骤的动作是否准确等,然后分析学员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教师示范指导
根据评估学员操作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示范操作,示范中对学员操作不正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讲清不正确的原因,不正确的操作会带来什么问题以及如何矫正等,而且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让学员看清楚,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教师示范以后,应再次请学员进行技能操作回示,以便确认学员是否掌握。有的学员掌握操作的要领有困难,就需要教师反复指导,不断矫正学员的不规范动作。
(3)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是在学员已经掌握技能操作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对技能操作进行训练,以便达到熟练的过程。综合练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由学员自己组织练习,学员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利用集体智慧,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法的基本知识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如何教、学员如何学两个方面。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主体,故这里着重阐述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根据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的实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运用口头语言向学员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员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技能;指导学员自己学习。现分述如下:
(1)运用口头语言向学员传授知识技能
1)方法
① 讲述即教师用语言系统阐述教材的内容。如阐明养老护理员职业守则,叙述与养老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② 讲解即教师用语言解释或论述教材的内容。如解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论述老年人对居室环境的要求等。
2)注意事项
① 教师的讲解是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教师首先弄清楚,才能在课堂上讲明白。
② 教师的语言要明确、生动,逻辑性强,切忌含糊,并适当地使用手势、身体姿势等协助表达。
(2)指导学员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技能
1)方法
① 演示
即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员观察或为学员做示范性操作演示,使学员获得感性知识,培养观察和联想能力。如向学员展示和讲解老年人常用的安全保护用具,示范对老年人的护理方法等。
② 参观
即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员到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参观,以扩大学员的眼界,丰富学员的感性知识,使学员具体明晰地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2)注意事项
① 教师事先要做好周密的准备,课前先拟出详细的计划,并检查、准备直观教具,培养演示技能操作的人员,与被参观的单位充分沟通,提出具体的要求等。
② 教师在课前应当对学员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员带着问题观看演示或参观,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感知,以获得更深的印象。
③ 课程实施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再次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演示或参观的收获、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在课后进一步思考,以巩固学习成果。
(3)指导学员自己学习
1)方法
① 读书
即教师指导学员,学会阅读各种书籍。如指导学员阅读与养老护理有关的医学、护理学和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以丰富学员知识,开阔学员视野,为在养老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② 练习
即教师指导学员,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反复对某项养老护理专业技能进行练习,如指导学员为老年人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等,以熟练掌握该项技能。
2)注意事项
①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员,解决好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的问题,切忌放任自流。
② 教师对每项操作技能的练习,都要做好周密的物品、器材以及组织的准备,分组时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增强每位学员的实际操作机会。同时教师也要细心指导,及时发现操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后的讲评,提高练习效果。
2. 教学工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是每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中心工作它由课内、外多方面的活动组成,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和练习的布置与辅导,学员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
3. 常用的教学技巧
(1)课堂语言
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讲授的优劣,而讲授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技能。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吐字清晰、流畅,发音要准确,语调、节奏要适当,用词要规范、准确、生动,而且要有逻辑性。在讲授中教师要按照学员的理解水平进行逻辑推理,做到讲授深浅适度,注意教材前后内容的逻辑性。给学员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学员理解。另外,教师要注意其语言具有启发性,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课堂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教师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可采用多种类型的提问,如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分析提问、综合运用提问等。教师应根据学员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因此,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仔细推敲所提的问题,不但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学员能否理解和接受。另外,提问时应将问题表述清楚,要突出重点,如果学员不理解,可适当提示或引导,从不同的侧面启发引导学员思考。在提问时教师应给学员以鼓励和支持。
(3)板书技能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掘学员的潜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员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员的思维。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板书,使其形式优美、重点突出,并能高度的概括教学内容。
板书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可以采用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图示式等形式。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
1)板书应规范、有示范性
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不得有错字、别字等。
2)语言准确、具有科学性
板书要让学员着得懂,不能由于疏忽而造成意思混淆或错误。因此,板书的用词、造句要恰当准确。
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板书可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条理、概括,重点突出,便于学员抓住要领,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
4)形式多样、布局合理
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是用于书写教学内容的提纲,帮助学员掌握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通常使用黑板的中间部分,占黑板面积的1/2-2/3,在黑板的两边则写辅助板书或画板书。
图/摄图网
第十五章 组织管理
学习目标
1. 能够制订养老护理员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程序。
2. 能够实施养老护理管理方案。
一、制订职责
1. 制订养老护理员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制是对养老护理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的规定,其目的是明确工作内容,使工作井然有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老年人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
(1)有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在护士长领导下和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不断更新和学习老年人照护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使自己在老年养护专业上不断进步。
(3)担任老年人生活照料。包括生活起居,个人清洁卫生,如洗脸、漱口、洗头、洗澡等。
(4)负责巡视老年人入住区,观察老年人有无不适和异常。保护老年人的安全,防止摔伤、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5)及时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问题,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食、饮水、协助如厕。帮助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递送便器。
(6)协助配餐员做好老生人房间内的饮用水供应和配膳工作。
(7)负责做好老年人被褥、家具的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老年人的脸盆、茶具、便器等用具。
(8)护送老年人外出检查、理疗和康复。
(9)按照康复技师的计划和要求,进行集体或个人康复训练及娱乐活动。
2.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程序
将老年人视为社会人,他们既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又需要社会扶助与支持。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即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列出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预期结果5个工作程序,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二、实施养老护理管理方案
养老护理管理方案包括规章制度、管理计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等。
1. 制订养老护理管理方案的原则
(1)明确目的和要求
了解工作的全过程,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从老年人的利益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2)文字精练,条理清楚
为了便于理解、掌握和记忆,并对老年人生活照料有明确的指导作用,管理方案的文字陈述宜简练易懂,条目要层次清楚,内容要概括完全。
(3)不断修订,不断完善
制度是根据工作需要制订的,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学科发展和工作目标及时修订补充。
(4)共同参与,领导审定
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制订制度、计划时应是管理者和执行者共同参与,组织有关人员讨论、修订,再提交上级审批。
2. 实施养老护理管理方案的措施
(1)提高养老护理员对管理方案执行的自觉性
加强养老护理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使他们自觉执行规章制度。
(2)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只有养老护理员具备执行管理方案所必需的业务技术知识和能力,理解要求的内容,才能正确执行护理管理方案。
(3)强化约束机制,促进各项制度的实施
充分发挥护理部的职能作用,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经常性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十六章 质量管理
学习目标
1. 能够制订养老机构护理质量控制方案。
2. 能够对养老护理员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核。
3. 能够对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4. 能够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质量管理。
5. 能够撰写养老护理与管理方面的论文。
依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合同提供服务,使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对各项服务进行监控,才能有效避免因服务提供方或服务人员的责任使老年人受到损失或伤害,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直接为老年人服务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膳食和物业管理维修部门的服务。
一、制订养老机构护理质量控制方案
1. 个人生活照料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1)提供个人生活照料的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有个人生活照料服务流程或程序、制度和人员职责。
(3)有个人生活照料服务技术操作规范,按要求提供服务。
(4)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个人生活照料计划,按需服务。
(5)有文字或图表说明提供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范围、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服务须知。
(6)对老年人做到
四无:无压疮、无坠床、无烫伤、无跌伤。
五关心:关心老年人的饮食、卫生、安全、睡眠、排泄。
六洁:皮肤、口腔、脸、头发、指甲、会阴清洁。
七知道:知道每位老年人的姓名、个人生活照料的重点、个人爱好、所患疾病情况、家庭情况、使用药品治疗情况、精神心理情况。
老年人居室做到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无异味,提供服务完成率为100%,压疮发生率为0,老年人和监护人满意率在80%以上。
(7)对老年人个人照料服务应保留提供服务文件和记录。
2. 老年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1)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符合要求,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有老年护理的各项服务流程或程序、人员职责和护理制度,有国家认可的护理技术常规。
(3)有文字或图片说明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范围、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服务须知。
(4)护理设备数量符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范围要求。
(5)老年护理服务范围符合养老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入住老年人的需求,对老年人实施分类管理。
(6)对入住老年人(特别是对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有护理评估记录,有明确的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
(7)观察老年人的各种反应有定期记录,记录要求准确无误、符合行业要求。
(8)完成健康教育指导,有计划、有落实、有实施记录。
(9)对养老护理员工作有每周定期检查计划、记录和每月培训指导计划、记录。
3. 心理和精神支持质量控制标准
(1)提供心理/精神支持的服务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有相关专业证书或高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有开展心理/精神支持服务流程或程序、制度和人员职责。
(3)有提供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的场地和设备。
(4)有心理/精神支持的危急处理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按程序处理,有处理措施的记录。
(5)对需要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的老年人定期进行评估,有记录,有防范措施。
4. 安全保护质量控制标准
(1)提供安全保护的服务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有安全保护服务流程和程序、制度和人员职责。
(3)有安全保护服务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和适合老年人的安全设施、约束物品。
(4)有安全保护服务和确认安全的记录。
(5)做到服务及时、准确、有效,无医源性创伤。定期检查安全保护服务,有评估记录。
5. 环境卫生质量控制标准
(1)提供环境卫生的服务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有环境卫生服务流程或程序、制度和人员职责。
(3)有预防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和要求。
(4)环境卫生做到:无积存垃圾、无卫生死角、无纸屑、无灰尘、物品摆放整齐。
(5)有环境卫生检查和效果记录。
根据养老服务机构规模与特点,可以制订休闲娱乐、医疗保健、膳食、物业、教育等方面服务的质量控制标准。
二、养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管理
1. 养老护理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系统。管理组织要健全,职责明确,并应有相应的权利。
(2)技术操作规程管理要重视质量标准。建立逐级检查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监督检查。
(3)重视人员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培训要有计划、有目标,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2. 制订护理技术常规和规程
养老护理技术规程是开展养老护理业务的必要条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规程具有技术管理的监督性质,制订规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1)制订养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
1)要明确目的要求,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制订操作规程。
2)操作规程必须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特点,有利于疾病治疗,避免增加病人痛苦,保证病人安全。
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清洁、消毒、灭菌的原则。
4)各项规程应条目简明、扼要,力求做到用数字或文字确切表达。
5)根据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及时修订和补充操作规程。
(2)养老护理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1)生活照料操作规程如清洁卫生、饮食照料、排泄照料、更衣、压疮预防等。
2)老年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给药、消毒、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等。
3)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老年人安全、搬运与移动、急救、护理文书、冷热应用、康复训练等。
三、护理质量评定
1. 开展自评
(1)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自评。
(2)自评的内容包括坚守岗位、规范服务、服务及时到位、落实职责、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操作严格、语言文明、态度诚恳、居室整洁有序等项目。
2. 开展服务对象评定
收集入住老年人和家属、社会监督员、第三者协会等反馈信息,来掌握传递的效果,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持续改进。
3. 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评
同行之间能发现问题,共同探讨,互相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4. 开展质量评定的方式
(1)定期召集入住老年人评选“最佳工作人员”。
(2)定期召开入住老年人座谈会和老年人家属座谈会。
(3)定期进行“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
(4)设立征求意见箱。
(5)聘请社会监督员(如老年人家属、志愿者等)。
(6)建立“老年人共同管理委员会”“第三者协会”等监督团体。
5. 服务改进
(1)通过对质量控制和评定,将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较,找出问题和差距。
(2)通过检查结果、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明确改进目标,确定改进方案。
图/摄图网
四、现代信息管理相关知识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护理文献急剧增加,各种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科学化、数量化,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计算机保密性强,便于管理;应用数据库技术方便检索、分类及统计;实现计算机联网,资料可以共享,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 护理信息的特点
(1)护理信息的一般特点
护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征,如共享性、普遍性、无限性、流动性、相对性、压缩性、扩充性、价值性、时效性等。
(2)护理信息的特殊特点
护理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外,还具有生物医学属性、相关性、准确性、重复性、大量性、分散性等特性。
1)生物医学属性
护理信息主要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关,因此具有生物医学属性的特点,在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如脉搏就汇集着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人体心脏的功能、血管的弹性等。
2)相关性
护理信息和多方面相关,涉及部门和人员特别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如临床护理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病案统计的准确。
3)准确性
护理信息很大部分来自养老护理员的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又依靠养老护理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对老年人常产生直接影响。
4)大量、分散、重复
护理信息量大、分散,有来自老年人病情的信息,有来自医生护士医疗方面的信息,有数据、图像的信息,还有语言、文字的信息等,这些信息错综复杂,对护理人员有很大影响,对这些信息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2. 护理信息管理的作用
(1)信息是护理管理必要的资源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的基本活动由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的有序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管理活动又是由管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机构和手段来完成的。在这些活动和人员中,存在着信息,没有信息活动,管理就无法进行。
(2)信息是护理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护理工作计划就是个信息,是任务到实施的桥梁,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使计划和决策符合实际,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支持。制订计划要掌握院外的信息、上级的指示、政策、同行的做法和经验,要掌握院内的信息,如实际情况、现有的条件、资料、人员、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等,并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这样做出的计划和决策才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3)信息是护理管理中组织与协调的手段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人员配置、职责权限划分、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依靠信息,而这些管理内容本身就是信息。如病房护理人员配置,必须通过了解病房的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等信息,才能安排合理。同时,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也需要通过信息获得。医院开展整体护理,这是一个信息,通过这个信息,才能达到后勤保障系统的支持、协调一致。
(4)信息是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
在质量管理中,管理者通过制订质量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把质量信息传递给每一个护理人员,并通过检查、评定掌握信息,把实际情况与标准比较,再将信息反馈,通过调整和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
3. 护理信息的传递方式
(1)人工处理
人工处理是指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都是以人工书写、口头传递等方法进行。这种护理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口头传递信息虽然快,但容易发生错误,且错误的责任有时难以追查。
(2)文书传递
文书传递是护理信息最常用的传递方式,如交接班报告、护理记录、规章制度等,这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优点是保留时间长,有据可查,但传递速度较慢。
(3)简单的计算工具
利用计算器作护理信息中数据的处理,常用作统计工作量,计算质量评价成绩等,其局限性是无法将结果作科学分析,因此,它已滞后于护理管理的发展。
(4)计算机处理
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且有大容量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是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有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用于处理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计划,制定标准护理计划等。
4. 护理信息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护理信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参与护理信息管理。
(2)普及计算机知识,掌握文字处理系统和数据库使用等计算机基本知识。
(3)保证信息准确、真实,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4)加强养老护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帮助养老护理员掌握健身器械、康复理疗器械、助行器等物品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及时反馈和处理信息,发挥信息的作用,控制质量,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
五、撰写养老护理论文的基本知识
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分为以下主要部分:
1. 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的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被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囊括两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方法,使读者对论文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新入住老年人(研究对象)心理问题的分析(方法)。
(1)概括
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
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
(3)新颖
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
(4)简洁
标题用词应力求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5)基本格式
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标题。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2. 署名
(1)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
(2)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
(3)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3. 内容提要
提要一般置于正文之前,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论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以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同时也便于文献检索。
(1)提要内容应概括说明研究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文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文稿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文稿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其作用是便于了解论文主题,利于计算机收录、检索和储存。
(1)选定关键词要写原形词而不用缩略词,概念应精确并有良好的专指性。可参照美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的“Index Medicus”和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选用。
(2)选好关键词必须了解全文内容和特点,并依照标题、提要、序言、结论等,就文章的目的、结果等多方面进行提炼、筛选。每篇论文可选3-5个关键词。
(3)关键词应置于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三个字,留空一格后列出文中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后不加标点。
例如:文题为“护理教育和护理服务的立法”,可选用“护理教育”“护理服务”“立法”为关键词。
5. 引言(前言、序言)
引言是正文的开场白,应开门见山,以介绍背景、提出问题、阐明写作目的和意义为主。在叙述国内外现状时,避免过多引用文献,仅简要地提出与本项研究直接联系的成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随意贬低过去和他人的成绩。对“首次报道”“未见报道”等提法,必须查阅相关文献,有确切的依据。引言的文字一般不超过200字,撰写时不必写“引言”二字,在关键词下一行空两格后书写即可。
6. 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是论文的重要部分,它是阐述论点、论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的重要步骤。护理研究多以临床研究为主,在材料和方法中,应重点说明用什么对象,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标题可写为“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临床资料”或“病例资料”等。
(1)资料
1)一般资料
临床研究应说明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及研究对象有关的其他资料。
2)临床资料
介绍老年人的总例数、主要健康状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案例选择标准、观察项目及判定标准等。在罗列资料时,应依据论证的问题有选择地描述,不必将所有资料一并列出。如研究的内容与年龄无关,就不必详细描述“年龄最小_岁,最大_岁”,只需写明“年龄_-_岁”即可。尤其应避免照抄较大篇幅的医用资料,以免既占用篇幅,又冲淡了老年护理研究的价值。
(2)方法
应明确指出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来源、操作步骤、观察指标及统计处理的方法等。引用他人的方法需注明文献出处。对他人方法有改进时应说明改进部分,便于他人重复验证。常规通用的方法可不必细述。
例如:“新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一文,可选择30例新入住养老院一周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中,作者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老年人新入住时(一周内)的焦虑程度,然后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一个月后再次测量如上指标,前后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7. 结果
结果是论文引出结论和讨论依据的关键部分,它可以确定讨论的观点和质量,决定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结果的记录与表达要绝对忠实于原稿记录,维护其真实性。结果一般是研究中的关键性数据和资料,与论文讨论密切相关的材料,最完整、最能说明问题的素材,其他内容应大胆舍弃。结果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文字叙述
文字叙述是记录结果的主要方法。要求简明扼要,肯定或否定的结果要一目了然。切忌冗长、模棱两可,忌用含混不清的词语。
(2)表格说明
当实验或临床观察结果用文字叙述显得冗长或眉目不清时,可用列表方式表达。列表可给人以简明、对比鲜明的印象,便于统计学处理的表达。但一篇论文中列表不宜过多,凡能用文字说明的不必列表记录,以免增加编辑出版的负担。不要将文字叙述与列表重复使用,列表时应严格执行列表规范要求。
(3)绘图说明
绘图也是结果表达的常用方式。图可使结果表达形象化,但图的数量不宜过多,尽量减少排版困难。绘图时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8. 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在整篇论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和预测。观点要鲜明。
9. 参考文献等(略)
(全文完)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春树养老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