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探春哪首诗作的好,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的诗赏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09 01:15:12

在《红楼梦》书中,探春是一个让人费解的人物,她性格直爽,敢说敢做,王熙凤都要忌惮几分,但又对自己的生母冷落三分,令人感慨。与此同时她还是大观园里的才女,诗词造诣很是高深,还发起了海棠诗社,引得黛玉宝玉等人一齐作诗,就是这样一位才女,曾经有过一首春灯谜,且还是一首诗,诗的内容还暗示了探春的一生。今天我们要来品读这首诗,理解其中的深意。

这首诗虽为探春所作,实则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诗名为《风筝》,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红楼梦探春哪首诗作的好,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的诗赏析(1)

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整首诗写的是放风筝的情景和所思所感,但诗中的意象有所指代,结合探春这一人物的故事可以细细品味。我们从字面上和内涵上两方面来解读这首灯谜,这首经典绝诗。

红楼梦探春哪首诗作的好,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的诗赏析(2)

人生

先看第一句,这句诗说的是在石阶下的孩童们仰头放风筝的时候,这一句交代了要做的事便是要放风筝,且为孩童们放,不是自己放。需要注意的是,探春的判词里也有提到放风筝,且也是别人放,判词中两个人在放风筝,而探春在哭泣,这首灯谜诗中是孩童们在放风筝,异曲同工。

接着看第二句,这句紧接上一句,说的是在清明时节梳妆打扮的时候最为合适。这样字面上理解便有疑问了,为何是在清明时节,又为何是这个时节最适合呢?其实在清明时期,有比较多的东风,很适合放风筝,这个东风在诗的后面几句也提到了。然后这个“妆点”可以引申为新娘的梳妆打扮,和探春的结局联系起来理解便可知,探春最后是远嫁不得归,判词中的探春哭泣也是因为要远嫁了。

红楼梦探春哪首诗作的好,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的诗赏析(3)

探春远嫁

再看第三句,这句诗也是写的放风筝,说的是风筝线游荡在天空中,忽然断开后风筝便没了气力。我们心里或许又有疑问,本来放风筝好好的,为何风筝线断了呢?其实这里还运用了借代,风筝线代表着贾府,探春从小跟着王夫人,凭借着才华和胆识让自己有所作为,可是当出嫁的时候,贾府也留不住了,所以这根“线”断开了,于是探春便“浑无力”。

最后一句抒发着感慨,说的是不要对着把风筝飞上天空的东风抱怨和难舍难离。因为上一句也提到了探春远嫁,贾府“断线”,不要去抱怨,不要去悲伤,可是判词中,偏偏探春在掩面哭泣,千里东风仿佛做了一场大梦。

红楼梦探春哪首诗作的好,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的诗赏析(4)

灯谜

这首灯谜诗看似写风筝,实则写的是探春的一生,探春有才华,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梦想飞入云霄,这个“风筝”就好像探春的志向和理想,可是遨游天际也是靠着这根风筝线,放风筝的人代表着贾府的人,这根风筝线一断,暗示着探春的命运就此改写,又或许是冥冥中注定,所以最后一句诗也在劝说莫要怨别离。

风筝飞得再高,也是依靠别人,风筝线断了,飞得越高,摔得越刻骨铭心。探春的一生,倔强又可怜,她的故事令人感慨,我们从中也能读出那份上进和努力,那份不甘和痴情。致敬经典,致敬红楼梦。(文/云冗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