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是抗战爆发后涌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风是七月派的核心人物。
七月派及胡风的文学理论
“我们认为,在神圣的火线后面,文艺作家不应该只是空洞的狂叫,也不应该做淡漠的细描,他得用坚实的爱憎真切地反映出蠢动着的生活形象。在这反映里提高民众的情绪和认识,趋向民众解放的总的路线”。胡风: 《愿同读者一同成长》
胡风的文学理论
主观战斗精神
精神奴役的创伤
鲁迅的影响
路翎,原名徐嗣兴,江苏南京人。主要创作有长篇小说《财主低儿女们》、《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平原》等。
路翎的小说创作
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
早期小说代表作:《饥饿的郭素娥》
创作高峰:《财 主底儿女们》
张振山是一个流浪汉,在战争中经历过火灾和刑场,*死过跟踪他的伙伴的便衣打手,对恶浊的社会投以恶毒的藐视和严冷的憎恨
他对郭素娥的爱也是“毒辣的”,声称不能“让一个女人缠在裤带上”。他对郭素娥说:“像我这样的男人是一个不顶简单的东西。我从里面坏起,从小就坏起,现在不能变好,以后怕当然也不能。”
郭素娥在阴沉的鸦片鬼家中,绝望地叫出“有哪一个能救一个我这样的女人呀!
鸦片鬼受要抓郭素娥,假若她不答应把她卖给一个因为一种生理病态,死去了四个女人的绅粮的话,就要以家族的名义,仿照上一代的残酷的实例来惩罚她。
火铲碰在门框上,迸出鲜红的火星
这是他们的家族用来惩罚犯罪的女人的刑法中间的一种。它是在郭素娥一被推倒在床板上的时候就预备好了的。
胡风对序路翎《饥饿的郭素娥》的评价:
路翎君创造了一系列的形象: 没落的封建贵族,已经成了“社会演员”的知识分子,纯真的青年,小军官,兵士,小地主,小商人,农村恶棍.....
在这些里面,不是表相上的标志,也不是所谓“意识”上的符号,他从生活本身的泥,海似的广袤和铁蒺藜似的错综里面展示了人生诸相,而且,这广袤和错综还正用着蠢蠢跃跃的力量澎涨在这些不算太小的篇幅里面随时随地都要向外伸展,向外突破。
郭素娥,是这封建古国的又一种女人,肉体的饥饿不但不能从祖传的礼教良方得到麻痹,倒是产生了更强的精神的饥饿,饥饿于彻底的解放,饥饿于坚强的人性。她用原始的强悍碰击了这社会的铁壁,作为代价,她悲惨地献出了生命。
《财主底儿女们》
短篇《谷》、《旅途》、《人权》等,写知识分子精神的上的没落和纠结在他们身上的自私、 怯懦、守旧、中庸等品格。对这一主旨反映最激烈的当属《财主底儿女们》。这是一部洋洋近90万言的长篇小说,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形成了路翎式的浑厚而悲壮的交响曲。
它的上部描写了一个风雨飘摇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最后,这个古老的世家已破落到连旧宅也卖给从前的仆人。大家庭的崩溃反而是对儿女们的彻底解放,出现了蒋少祖、蒋纯祖这样的叛逆子弟。
小说的下部主要写蒋纯祖逃离南京,沿长江漂泊到重庆和四川农村所经历的鲜血淋漓的心灵拼搏的过程。在这个逃离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和互相残害的愚昧,并和自身追求物质与情欲的堕落性搏战;在事业与爱情都遭遇封建恶势力的迫害后,狼狈而逃,最后病逝。
蒋纯祖形象
蒋纯祖的生命之路一部分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又有一部分是纯个人式的、心理的。这个人物身上汇聚着崇高与卑下、抗争与败退、正义与邪恶、理性与疯狂、生存和死亡的符码。
他从社会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仍未能与人民结合,没有找到光明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于极度动乱的世界上对生命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在蒋纯祖的身上则表现为内心搏斗与旷野的原始力量的协调与抗争,以及在这其中所包含着的青春的熊熊的热情火焰。
胡风在评论《财主底儿女们》时说,作者“所追求的,‘是光明、斗争和青春世界的强烈的欢乐”,“是‘欢乐’。但可以把这换写为‘痛苦’,也可以把这换写为‘追求'。欢乐、痛苦、追求这原是‘我们时代的热情”。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阿垅、鲁藜、绿原、冀方、孙钿、牛汉、徐放、曾卓、贺敬之(艾漠)、邹荻帆、彭燕郊等。
七月诗派的艺术特点
一是七月诗派的诗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歌唱,是紧密联系着祖国、人民苦难命运的战斗的声音。
二是七月诗人善于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宏伟主题,创作了许多规模宏富、气势浩大的史诗、抒情诗和叙事诗。
三是七月诗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体现出朴实明朗的特点。
四是七月诗歌的语言具有朴素晓畅、新鲜单纯的特点,读来自然亲切、生动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