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小时候,
我的第一个QQ号,是小学时小伙伴帮我注册的。
后来,可能是因为没有经常登录?所以就没了,反正我就没登录上去过了。
那时候,等级拥有一个太阳是一件非常炫酷的事情。
初中时有了计算机课,每次老师都要强调不准登QQ。
进机房要排队,每次上课,大家都很积极地排队,想要早几分钟进机房,把QQ挂着,早点升级。
那时候电脑上也没啥游戏,最火的应该是扫雷吧。
但是,我连扫雷也不太会。
进机房还得带鞋套,没有鞋套不准进机房。我记得我在小卖部买了一双鞋套,很贵,好像是十元吧,但是有次落在公交车上。
我的第一个QQ号,现在的模样。
第一个QQ号掉了后,有次上课我重新申请了一个号,也就是现在的号,但是QQ对我来说没啥用,毕竟街上都是可以玩的小伙伴,直接去家里找就行了,根本用不上线上聊天。
因为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似乎就剩填同学录的作用了,所以直到高中,我的一个同学说,你怎么没有QQ空间,我才去开通了空间。
有一次,初中小伙伴的哥哥给了她淘汰下来的电脑,我们也很高兴,还在那台电脑里听了光良的专辑《第一次》,对,就是那次,光良的歌还是挺好听,之后几年我都有听过那张专辑里的歌。而我的第一台电脑,是我姐姐淘汰的。
和零零后的妹妹不同,她要开会员,QQ会员,QQ音乐会员,而我从来没有因为QQ花过钱。
也没有网恋啥的经历。毕竟经常处于没话聊的状态,只能自嗨发说说吧。
发行于2007年,也是国内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爱情歌曲,曾风靡一时。
现在我的QQ等级是三个太阳两个月亮,不晓得是多少级了。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我,虽然用的还是QQ。
但它已经变成TIM了。
TIM这个版本的QQ,据说是专为办公族设计的,所以显示页面不太一样。
但办公方面其实也没有方便,因为团队里只有我一个人用这个版本,工作也没有急切到需要在线文档编辑来助力。
而娱乐生活却受到了影响,比如我曾经用QQ登录过配音秀APP,现在用TIM了,配音秀也登录不上了。
微信推文也无法直接发送到QQ端,只能复制链接。
平常除了工作需要,想起来我还是会看看空间。
日志变成了我用于工作文档存档的地方。
空间里,更新最多的除了做生意的,就是零零后了。
我常常发现在微信上联系不上我妹,但是在QQ上基本能联系到她。
我搞不懂是什么原理?把微信都关闭了?
如今的QQ空间似乎比原来更加花哨了,可爱滴赞,害羞滴赞等等,偶尔发动态,也能收到几个不同表情的赞。
对我来说,我希望微信是私人化的社交工具,而QQ作为工作用的社交工具。
从使用感受来说,QQ的分组管理,邮件、发送大文件都更适合办公。
我讨厌客户一张一张照片发微信。
我讨厌微信用一天就要用掉很多内存。
我讨厌微信没有分组管理,会找不到人。
我也讨厌那些说什么发社交状态少是成熟的表现,经常发的人没长大之类的言论。
不是因为我发社交动态的频率多我才讨厌,
而是这样的论断,误解了“我把自我记忆让渡给社交网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