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傅雷个性难以与人共事,可他的渊博知识,他的惊世才华,他做人的光明磊落,他做事的一丝不苟,特别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火热的家国情怀,足以让我们追思,足以让我们感动,足以让我们怀想不已。
怀念傅雷,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他的翻译作品。有人这样评价傅雷,说是哲学家在他身上研究哲理和思想,文学家在他身上感受纯真和情怀,历史学家在他身上品读一份知识分子的心灵之美……
傅雷永生!
人物档案: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1966年9月3日凌晨,和夫人朱梅馥双双自缢身亡。
延伸阅读:大儿子傅聪
傅聪,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傅雷被划为“右派”,傅聪女友偷偷写信将发生的一切告诉傅聪,并告诫他不要回来,否则他的艺术就完了!傅聪因此从波兰出走英国,最终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大家。
延伸阅读:傅雷和小儿子傅敏
傅敏初中毕业,要求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父亲傅雷不同意。傅敏想不通,亲兄弟傅聪能攻读音乐他为什么不能?
“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傅雷对儿子傅敏说,“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学个‘半吊子’,何必呢?你呀,是块教书的料!”
傅敏从华东师大一附中初中毕业,直升该校高中。1962年夏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因为父亲是“右派“,没有一个单位敢要他,北京女一中老校长挺身而出,说:“这么个高才生,你们不要,我要!”傅敏于是成为北京女一中的老师。
延伸阅读:《傅雷家书》轰动天下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出版后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双双自尽。12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