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主要内容,桥边老人原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8 22:29:46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超我、自我、本我。

桥边的老人主要内容,桥边老人原文(1)

弗洛伊德

基于这种划分,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海明威在创作的时候一直秉持着“冰山理论”,极力追求凝练、含蓄的意境,通过这种含蓄和间接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由此获得言外之意和趣外之旨。《桥边的老人》便很好的体现了海明威的这一叙事风格。

桥边的老人主要内容,桥边老人原文(2)

《桥边的老人》是一部海明威描写战争场面的小说,也是其代表性作品。这部小说不仅篇幅短,而且内容也非常简单,讲述的是西班牙国内一个参加内战的士兵在一座桥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家住在圣卡洛斯,但那里已经被法西斯攻破,士兵就是从那里逃出来的。而且士兵估计法西斯很快会追到这座桥,正当他眺望远方的炮火时,听到老人喃喃自语那些留在敌人炮火下自己所养的羊、猫等动物,士兵明白老人是不会跨过这座桥再往前逃了。

在西班牙内战背景下,海明威并没有在战争场面上着墨太多,更没有写两军对垒、厮*的情形。他描写的只是一座桥,以及从战火中逃到这里的士兵和老人。海明威放弃描写战争的宏大场面,只选择了这样一个渺小而又平凡的场面作为创作素材,他更喜欢从平凡的故事中去挖掘不平凡的永恒。

桥边的老人主要内容,桥边老人原文(3)

海明威

《桥边的老人》取材很平淡,文章结构也很平淡。一座桥连接两边,一边是危险,另一边是安全。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故乡才是根,对面的安全地方是客乡,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士兵虽然试图劝说老人快逃,但从老人的诉说中他知道老人是不会再走了。从这样简短的画面和对话中,读者可以思考很多东西,比如罪恶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老人留念故土、老人的坚毅顽强和对动物的温柔慈爱、士兵的“冷漠”等。可以说,海明威这篇简短的小说完美诠释了“冰山理论”,也是这篇小说成功的首要因素。

“神秘莫测”的“潜环境”

在《桥边的老人》中,真正的环境描写不多,主要集中在首尾两段。小说一开头并没有写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仅仅描述了桥边的一个场景,看似简单的白描手法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避难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逃难忙乱等景象混乱交错在一起的场面。

海明威说过:“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桥边的老人》写得简省是作者有意为之,给读者留下了自行“脑补”的大量空间。

桥边的老人主要内容,桥边老人原文(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