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琉璃白作品,鬼水红颜的全部作品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26 18:00:57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二十七

魏晋风流是传统文化中最得意忘形的篇章,数不尽惊艳时光的风雅往事,赋予了那个乱糟糟的时代一层温润的包浆。雪夜访戴的故事可谓是其中精彩的一页,《世说新语》中三言两语的记载了大致梗概,删繁就简的急就章中,依稀可以领略那种无意义、有意思的名士生活滋味。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个故事,往往会令人不自觉地会心一笑。王子猷作为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其事迹乏善可陈,可偏偏这种荒诞不经的故事却让他名垂青史,在历代的诗文书画中被无数文人雅士反复吟咏状摹,成为一个魏晋风流的风雅注脚,而在绘画领域,这个题材和一样,被赋予了某种精神上的丰富复杂的意向,两者的兴起也几乎同步,这应该与宋代士人画的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身琉璃白作品,鬼水红颜的全部作品(1)

唐诗中关于这个题材的吟咏之作不胜枚举,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元稹等人都留下了这样的诗作。特别是李白,据统计在所写的诗中运用这种意向的多大十余首,与他所描述的谢安东山逸事的诗作不相上下,比如“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昨夜山中雪,子猷佳兴发”“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等等,不一而足。而这种题材从画史上的记载来看,在以风雅著称的宋代成为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郭熙、王铣、崔白、李唐、赵伯驹等大家以及一批不知名的画家都曾经以此为题材创作过这样的作品,这些消逝在历史上的雪夜访戴图至今已经不可复见,但从一些题画诗中可以领略其中的一斑。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这类作品主要还是以此观照自我境遇,并借此言浅旨远地抒发自身的逸韵高情和放旷幽情。

一身琉璃白作品,鬼水红颜的全部作品(2)

元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

从流传下来元代这类题材的作品来看,最著名的是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这幅作品对雪景的描摹让人印象深刻,在空间的处理上显示出高妙的艺术创作力和敏感度,层峦叠嶂的山景占据了整个画面,通过留白的方式来诠释雪意,并以若有如无的淡淡墨痕来烘染出山石轮廓的立体感,使整幅作品充满着一种空灵简约的气息。画面的右下方一角,一叶扁舟正在往回去的方向离开,舟上的王徽之双手拢袖,似乎略带醉意。这幅作品整体风格化繁为简,画面语言和故事本意结合的水乳交融,笔墨洒脱,境界高旷,一种超凡脱俗的飘逸潇洒的意境呼之欲出。而元代张渥的《雪夜访戴图》却呈现出另一种风格,更像是一幅人物画,这在这类作品中并不常见。这幅作品构图上更注重人物神情的细节描摹,构图简洁,刻画入微,雪意不显,但寒意逼人,河岸上一株树叶凋尽的古树枝干遒劲,而河中的船上,王徽之拢袖缩肩的神情看上去颇为有趣,面前还摆放这一本书,一看就是雅士的风范。这幅作品上乾隆曾经题诗一首,恰如其分地将其中的意趣表达的颇为精妙:

雪夜觉来乘兴行,剡溪沿溯一舟轻。

传神恰是斯时好,较胜门前著语情。

一身琉璃白作品,鬼水红颜的全部作品(3)

元 张渥《雪夜访戴图》

及至明清以及近现代,这种题材的作品在文人画中依然具有一种独特的地位和调性,张扬着一种独立自我的精神风貌,在时光的流转更替中不时展现出一种不与世俗相俯仰的文化品格和人生境界。

明朝这类作品大多都延续了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的构图风格,通过对大片雪景的刻画来对主题起到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而其中画龙点睛的人物和小舟在画面上处于一种不显眼的位置,人物的神态具有一种点到为止的意味,却很好地赋予了画面一种静中有动的情致,使这类作品具有一种回味悠长的绵柔余韵。比如戴进、夏葵、周文靖、姚允在等人创作的《雪夜访戴图》莫不如此,在对雪意的状摹中虽然手法各异,但整体构图却基本上遵循着这样的美学逻辑。不过也有别出心裁的构图模式,在一幅据传是明代无名款的《雪夜访戴图》的构图就突破了这种界限,整个画面中舟中人物据中,而且在比例上要比那些常见的构图要大许多,这幅作品更像是一个特写镜头,在凸显画面主题上显示出不一样的审美趣味,颇有别样滋味。

一身琉璃白作品,鬼水红颜的全部作品(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