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篇散文及赏析,巴金散文名篇欣赏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2-07 23:25:33

巴金短篇散文及赏析,巴金散文名篇欣赏(1)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 汉族 , 四川 成都 人,祖籍 浙江 嘉兴 。巴金原名 李尧棠 ,另有笔名佩竿、极乐、 黑浪 、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 翻译家 、 社会活动家 、无党派爱国 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 四川 成都 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 五四运动 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 上海 、 南京 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作品创作背景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作品是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解放前夕,巴金一直处于高产期,完成了“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秋》以及长篇小说《憩园》、《寒夜》,此外,他还写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等。

《家》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时,篇名为《激流》,在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自*了。在巴金的记忆中,大哥是旧制度下的牺牲者。在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决定调整《家》的结构,把大哥作为主要人物原形来写,他要把一个垂死制度牺牲者放到人们面前。由于写的都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创作《家》的过程是十分顺利的,许多部分和情节一气呵成。

《家》不仅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作品赏析

巴金短篇散文及赏析,巴金散文名篇欣赏(2)

《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高府底层的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地火在缓缓然而持续地燃烧。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三弟高觉慧更如一团火,为高府后院带入了光明。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因其觉醒之早,故堪称“慧”。他对高家旧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家》中的家,是位于四川的高公馆,最大的特点:人多。从祖父高老太爷再到到少爷辈,就已经数不过来了,真是一个标准的一家几辈人生活在一起的旧式封建大家庭。

高家人逐渐多起来了,冲突就多起来了。

比如刚刚中学毕业的高家大少爷觉新,欢天喜地地跑回家,想要跟长辈商量商量以后出国留学的事情,可是,爷爷和他老爸简单粗暴地戳破了他的美好愿望。“觉新,你是我的长孙,高公馆未来的继承人,你必须赶紧工作,结婚!”原来,高老太爷已经给觉新安排好了今后的人生:与大小姐瑞珏结婚,去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其实,觉新早就有了喜欢的人,钱梅芬,他也有想做的事,出去看看世界。然而封建大家长的决定,觉新无法反对,更不敢反对。流着泪的觉新,最终放弃了自己求学的愿望,也放弃了心爱的人。觉新安慰自己:这是家庭传宗接代的规矩,我作为长孙应该承担的责任啊!

就在觉新的命运被决定之后不久,觉新的弟弟觉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作为家族族长的高老爷子再次出面,想给觉民也安排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不过已经受到新思想影响的觉民可不会接受包办婚姻。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逃离这个家庭,寻求新生活去了。

如果说觉新性格懦弱;觉民初具反抗精神的话,那么他们的老弟高觉慧可就是个叛逆精神十足的行动派了。在家里,他十分讨厌”少爷“、”丫鬟”的区分,作为少爷的他不仅从不欺负下人,甚至还爱上了小丫鬟鸣凤!在学校的时候,他常常参加辩论赛,并且还想自己创办报纸宣传新思想。如此厌恶旧传统的觉慧,对高老太爷的压制越来越不满。之后,鸣凤被逼要嫁给其他人,一个小姑娘,却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的意志,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以说鸣凤的死,彻底激发了觉民的反抗精神,最后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前往上海,在那里,觉民开始接触到革命,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变革这个腐朽的社会!

《家》中高公馆三代中的五类人物

第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第二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

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

第三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

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第四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

其中最主要是觉慧。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

第五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

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短篇散文及赏析,巴金散文名篇欣赏(3)

《家》 人物关系图

《家》其实是巴金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故事中的高公馆,其实处处都包含了巴金自己那个封建大家庭的影子。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自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实际上,像高家一样的封建家庭在中国这么土地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一方面他们让中国变得异常稳固,另一方面则严重限制了家族中青年人的发展,进而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巴金敏锐的观察到了封建家庭的陈腐及走向崩溃的必然性,他更看到了当时一代青年人,对待封建家庭的几种不同态度。故事中,巴金刻意安排了性格分明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来展现封建家庭灭亡的三个阶段:懦弱服从、初具精神、行动反抗。其实我个人来说,最为痛惜的是觉新,他本是个开朗的青年,也有一个心爱的姑娘,可就是那个传宗接代、长子长孙继承家业的封建旧思想,束缚了他,更毁掉了他的前半生。在故事的后半段,觉新爱着的梅小姐郁郁而终,面对爱人的噩耗,觉新哭得像个孩子。这一切正像巴金自己说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家》使用的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又见真知有一套《小学语文独创高效阅读解题法》的10集视频”,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发私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