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宝玉一早就来到黛玉的房中,等黛玉和湘云都起床后,与她们一起洗漱完毕,湘云还替宝玉梳了头发。袭人却因宝玉这般失了礼节分寸的行为和他赌气。宝玉也因为袭人的冷淡而变得闷闷不乐,甚至还牵连到麝月、蕙香(四儿)等人,并且因为内心的矛盾还为《庄子》做了一篇续。
王熙凤因女儿患了痘疹便与贾琏分房斋戒。谁知贾琏耐不住性子,和酒头厨子多官儿的媳妇多姑娘私会。事后,不想被平儿发现了在枕套上留下的一缕青丝,可平儿并没有告诉醋坛子凤姐,并且还帮着贾琏瞒住了凤姐。这时的平儿在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她与凤姐、贾琏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为将来凤姐贾琏的反目作伏线)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悟禅机梗概:宝钗生日,贾府请戏班子唱戏,有一出戏叫"山门",讲的是鲁智深出家为僧大闹大相国寺的事.宝玉的人生虽和鲁智深截然不同,但宝玉似乎从曲中“悟”到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离开富贵的贾府,剃度为僧,了断尘缘,最终返回大荒山青埂峰下,恢复“顽石”真面目,回归“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
悲谶语:谶语,预言、征兆。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小姐、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妃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春:爆竹 迎春:算盘 探春:风筝 惜春:佛前海灯
“谶辞”并非只对应着“元、迎、探、惜(原应叹息)”而作,除她四人之外,还分别预示了贾家由兴盛转衰亡的全过程,归总而言,刚好四字:兴、乱、离、空——“兴”是一时的繁盛,是假象;“乱”是欲败之象;“离”是“家亡人散各奔腾”;“空”则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大观园各人住处:贾宝玉:怡红院;林黛玉:潇湘馆;薛宝钗:蘅芜苑;迎春:缀锦楼;探春:秋霜书斋;惜春:蓼风轩;李纨:稻香村
共读西厢梗概: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警芳心梗概:黛玉葬花回来,在梨香院外偶然听见小戏子们演习牡丹亭,听到许多妙句,如痴如醉,不由联系自身的境遇,心痛神伤。林黛玉在听了《牡丹亭》之后,感伤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最终选择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本章出现第一次葬花: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宝玉和黛玉不约而同地对散落的桃花动了怜惜之情。宝玉将落在满身满树满地的桃花兜起来,抖落到池中,任其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去。而黛玉则担着花锄、挂着花馕、拿着花帚,专门扫了,装在绢袋中,掘了花冢,拿土埋上。两人遇见后,共同将落花掩埋妥协。其间,因了《会真记》(西厢记)的妙词戏语,两人第一次大胆地表白了相互爱慕的情感。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倪二)轻财尚侠义 痴女儿遗帕染相思
醉金刚梗概:倪二虽是个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贾芸让贾琏帮忙找活儿干,贾琏说有个种花草的活儿,让贾芸后天再来讨信儿。贾芸回家路上思量一番,就去舅舅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家赊账要冰片麝香,舅舅没给他,被百般推却嘲讽出来。路上遇到吃醉酒的倪二,倪二听了贾芸诉说其舅不肯赊借的事后,虽然只是贾芸的邻居,却主动借银并不计利钱,为贾芸谋事助一臂之力。
染相思梗概:贾芸拿着钱,买好了东西送给凤姐之后,凤姐给了他一个在大观园里种树的差事,而怡红院的小丫头小红不小心把手帕丢在大观园里,当贾芸到怡红院种树的时候正好捡到了小红的手帕,当贾芸得知手帕是小红的之后就拿去还给小红,结果两人一见钟情。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见五鬼 通灵玉姐弟遇双仙
故事梗概:贾环在王夫人房里抄书,作威作福,众丫鬟都不理会他,惟有彩霞还与他合得来。不久,凤姐和宝玉来见王夫人,宝玉与彩霞调笑,贾环大怒,佯装失手,将油灯推到宝玉脸上,欲烫瞎其眼。宝玉脸上烫起一圈燎泡,幸未伤到眼睛,王夫人不骂贾环,把赵姨娘一顿臭骂。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进府来,要为宝玉施法驱邪。却又收了赵姨娘的银子,扎纸人作法害凤姐和宝玉。凤姐正拿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取笑,宝玉拉着黛玉的袖子,有话说不出来,随即因道婆作法而发狂,贾府上下乱作一团,眼看宝玉凤姐性命不保,却有一僧一道前来相救。宝玉醒转,黛玉念佛,被宝钗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