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6-17 06:38:05

众说周知,知识是可以学习的 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但是人文不一样 这是一种素质 一种修养 甚至是一种气质 是要慢慢培养 慢慢熏陶的 。就好像你觉得谁很有气质 这种气质并不是你拼命努力就能学到的 而是靠你修身养性慢慢培养的。所以,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这句话基本是对的。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基本对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一下“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许多,有健康、安全、党史、家庭、科学、法律等等,我们说的知识主要是指全日制普通学校里的教材,在我们中国,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即灌输式教学。但是有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叫“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知识的“灌输”似乎有需要改进的必要,起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所以,我们只能说“灌输”试教育基本正确。

那么,人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

  人文追求的是真善美,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 我们知道,科学强调的是客观规律,艺术注重的是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 艺术更富于情感; 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 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当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同感,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们谈到今天的社会的时候,也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乏人文。

是的,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

既然强调对人文精神进行教育,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从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源头来说,人文精神是十四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以后又通过人道主义理想、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因此,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可以说就包含在“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这三个历史概念之中,准确地说,这三个概念所代表的三种思想文化运动或思潮中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般来说,人文主义是一个文化学上的概念,指十四、五世纪发生于意大利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对立面是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把人从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它用一种新的世界观来对抗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旧世界观。新的世界观在发现人、重视人的口号下,遵循抑神扬人的原则,用人性否定神性,用理性代替神启,用人权对抗神权。

人道主义则是一个伦理学和社会学、政治学上的概念。它与人文主义有着渊源继承关系。它的人文精神内涵表现在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索上,从历史上看,自从人类开始思索人是什么、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时,人道主义即开始萌芽了。至今,种种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以及个性发展的思潮和理论,都可以说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相对于兽道、神道而言,要求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物,当做工具,或者当做神的奴仆来看待。

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它代表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当代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的对抗上,科学主义强调理性,把人物化为“工具”,忽视人的感性和个性,而人本主义则与之相对,强调人的感性,强调人的意志,显示人的非理性对人的意义和价值。

“人文精神”这个概念所指的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是,人文精神的大致的思维方向不会变。

“人文精神”既然是一种“精神”,自然就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认识”领域的概念。所以,人文精神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思想成果。明确了这一范畴后,就可以抓住“人文”主要核心。

关于“人文”,是自然相对于人事;“野蛮”相对于文明;“动物性”相对于人性的一个名词。“人文”就是指人类脱离野蛮走向文明、从动物性走向人性的一切活动。

或者说,“人文”是指人类体现自己本性的一切活动及其所包含的各种文明、文化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来概括“人文精神”了:人文精神就是贯通于人类的文明、文化活动并体现人类自身本性的认识成果。

“人文精神”不是平面上的几个点,人文精神”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大的概念,其内涵丰富得以至于一下子难以一一具体“清点”,但为了进一步把握它,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将它划分为几个方面:

1、作为社会人应有对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2、作为个体的人,应有对自身本性、本质及其意义与价值的认识;3、人作为自然的对应物,应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这三种认识,构成人文精神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作为社会人应有的道德精神,这是做人的起码的前提和基本要求;第二个层面,作为个体的人应有的德性,普遍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原则;第三个层面,作为与自然相对应的人应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这是人认识的最高境界。

这三个层面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涵盖了对理想人性、彼岸世界的关注、向往与追求,享受人的平等与自由;涵盖了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即“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获得对“人类永恒”的期待与保证。

这三种“关怀”都可以统一到“人文关怀”之中,构成了人文精神的框架。人文精神的这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包含着具体的人文精神的内容,有的内容还存在互相对立的情况,如“永恒主义”的以理性为定向的人文理论与“存在主义”的以非理性为定向的人文理论就是对立的,但这两种对立的人文认识观都属于人文精神的内容。

我们在教育中需要理顺的工作是,用包容的态度来接纳各种人文观念,认真地加以清理、总结,并进行新的整合,从而建立与“人”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接近“人”的本质的人文理论体系。

总之,人文精神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这种人文精神教育不是通过某一学科就能实现的,因为人文精神是通过语文、戏剧、电影、电视、文学和数学、物理、化学和科学实验等学科总体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读的书多了,看的文学作品多了,自然就会有一种人文精神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哪一种学科能够完成的,它是通过一种长期的读书学习习惯养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所以,人文精神教育,只能是一种引导,具体讲就是要靠家庭、靠学校、靠社会,靠国家去提倡,营造一种人文精神的氛围,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素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