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而立之年,对家的责任多了一份。
小刘今年30岁,男性,是单位普通职员,家住山东济南,没有结婚,但是父母健在,想给自己买份保险,医疗险看过支付宝上好医保,重疾险看过一些互联网保险,身边也有亲朋推荐过,不知道怎么选?
每个人预算、年龄不一样,个人偏好不同,最终选择的产品不同。
本期话题:
1、重疾险搭配的常见误区
2、介绍5000预算可选的产品搭配参考
一、重疾险搭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买了保险不等于拿走风险
不少消费者从十几年前开始买保险,像过去的保障型产品,分红险买了不少,不过保额不高,有的分红险没有附加或搭配健康险,只有每年拿到的分红、返还生存金和身故保障。
过去买保险比较看重储蓄性,每年可以返还多少钱,可以拿到多少分红,眼里看到的是钱,并没有看到风险,忽视保险的真谛是保障。
当有一天发生大病,继续几十万治疗费用时,发现买的保险每年返还没有什么用,买的保额赔几万解决不了问题。
买对顺序,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没有保障的理财,万一遇到风险,需要急用钱,可能只能退保理财产品,拿钱治病,面临经济损失或者理财产品交费困难,面临失效。
针对旧保单和新看重的保险产品,权衡一下保障是否全面,保额是否足够。
误区二:戴着有色眼镜看产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带着有色眼镜,其实就是偏见,偏好线下产品或偏好线上产品,对线上线下各自产品特点不了解,只能以贴标签形式去理解。
线上产品,重疾险交费比较低,买的保额比较高,尤其是带有癌症多次赔付,二次赔付间隔短,部分产品重疾险疾病定义也很宽松,这是当前线下产品做不到的。
线下产品,业务员销售的,最大特色重疾险组合医疗险一起投保,医疗险日常用的多,服务比较方便,重疾险交费比较高,买足保额考验交费能力,尤其是需要考虑未来能不能持续交费。
如果放下偏见,利用所有优点,拥抱的不是某一棵大树,而是得到整片森林。
误区三:买保险是买保障还是为了返钱?
不少消费者买了某款重疾险,询问缴满20年后退保是不是可以退还保费,要是不能退觉得被坑了,甚至想退保。
重疾险,无论是定期消费险还是保终身的储蓄型产品,刚交完保费,都是不能回本的,后续都是退现金价值,而且一旦退保,如果发生大病怎么办?一般七八十岁以后平平安安再考虑退保拿钱,有时候从业人员也是善意的谎言。
重疾险有三类:
定期消费险:一般比较推荐交20年或30年保至70或80岁,保障期限覆盖重疾高发年龄段,交费低保额高,平安到期不退钱。
储蓄型重疾险:日常最常见的重疾险,交20年或30年保终身,发生大病赔钱,平平安安七八十岁可以退保退现金价值补充养老,或者走了赔给受益人。
返还型重疾险:这类产品虽然返还,但是交费高,买的保额不是很高,一旦发生重疾后续不再返还,局限性比较大。
误区四:买保险就如同逛超市,但是必须要有导购
保险市场上产品那么多怎么选?个人保费交多少合适?不同险种怎么搭配?已经生病了有过往病史,究竟要不要如实告知?有没有健康告知宽松产品?凭个人理解看中某个产品,究竟是否适合?
生活中逛超市,前提是有足够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导购人员协助;逛保险超市,面对那么多产品,消费者有足够能力去选么?找一个 “专业保险导购“
保险市场发展500年来都是依赖专业保险从业人员来指导销售,就是保险是个固定合同,其复杂性远超一般商品,买保险前找一个专业保险从业人员指导下投保。
二、30岁5000预算,哪些产品可以选?
小刘今年30岁,男性,预算只有5000,加上有父母需要赡养,可以考虑:
重疾险:保额能够买到30万以上,或先买到一定保额后续加保,发生重疾保证未来五年不上班,日常生活开支。
医疗险:续保宽松,可以报销大病或意外治疗费用,能垫付医药费就更好;
定期寿险:万一疾病或意外身故,可以赔付父母,作为父母老年赡养费用。
计划一:三款线上产品,计划二:线下大公司三款产品
计划一:(预算有限客户,30岁,买到30万保额可选产品,考虑到篇幅,这里只列举三款,仅用于参考,不构成投保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