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狭窄,顽固保守
造成祥子悲剧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视野狭窄,不知变通,不关注社会环境,只沉迷于个人主义的奋斗。
祥子一直在自己既定的规划里挣扎,从未想过挣脱出来,另寻出路。
在祥子的人生规划中,就只有一心一意地拉车赚钱,他计划在一年之内买上一辆新车,再干上两三年,又买一辆……最后,自己开一个车厂子。
在这个规划里,祥子看似理想远大,但却过于天真,他从来没有考虑到社会大环境是否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规划顺风顺水,也从未考虑过车龄、疾病、车子的损坏问题,以及这份职业的前景。
一方面,拉车需要力气,是吃青春饭的。
祥子的年纪在慢慢变大,他不可能一直靠着拉车赚钱,他还想开一个车厂,但从没想过那样黑暗的社会下,他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是根本没办法将厂子开起来的。
另一方面,祥子一直埋头苦干,不见天地,只顾低头拉车,却不顾抬头看路,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在发展,电车在那个时候已经在慢慢普及,拉洋车这个行业已经没有任何前景了,他要走这条路也不会有前途可言。
祥子将生活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拉车挣钱上,他不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关心春雨的有无.
他认为战争和天气,以及粮食的贵贱都是他无法左右的,所以没必要关注,他将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祥子的车被大兵抢去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即将开始,于是又想尽办法攒钱,准备再买一辆车,但他辛苦攒下的三十块钱却被孙侦探给讹诈了。
祥子人生前期经历的这两次挫折都是因为洋车而起,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拉洋车有风险,还是一直坚持最初的规划,完全没想着变通一下。
其实,那时的祥子还有理想,也年轻,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他完全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尝试着做其他工作,可能风险更小,前景更好,或者回到农村,凭着一把力气当小工也好。
但祥子对拉车有着执念,对北平也有着执念,他能看到这座城市的五光十色,却完全看不到暗藏在里面的阴暗和苍凉。
祥子对刘四爷和虎妞这种资本家有着一种本能的厌恶,甚至对他们的敛财方式和生活作风从心底里鄙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法则在城市里不适用,勤劳有时候并不能致富。
其实,虎妞也曾暗示过祥子,让他讨好自己的父亲,想办法让自己的父亲接受他,帮助他,但祥子不屑一顾,直接与刘四爷闹翻。
后来,虎妞又表示愿意拿钱让祥子做点小生意,但祥子并不能明白虎妞的良苦用心,他还是一心一意要买车,虎妞的用意全部以失败告终,祥子还在底层社会游荡,还把虎妞也拉了进去,无力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