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底低于地下水位时,开挖将导致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同时雨期施工时,地面径流也会不断流入坑内。
若不及时采取降水措施排走积水或降低地下水位,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地基被水泡软后,结构将遭到破坏,易造成边坡塌方并使地基承载力下降。如果遇到承压含水层时,若不降水减压,基底可能被冲溃破坏。
因此,为保证土方施工顺利进行,在基坑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及地面径流,做好施工排水工作,使地基保持干燥。
降水方法分重力降水(集水井、明渠)和强制降水(轻型井点、深井点、电渗井点等)。
土方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集水井降水和轻型井点降水。
集水井降水:在基坑开挖时,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由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1、集水井降水要求:边坡稳定,坑(槽)底不受水浸泡。
2、特点:设备简单,应用普遍的人工降水方法
3、适宜范围:一般宜用于降水深度较小水流较大且地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较小的黏性土层,不适宜细砂土和粉砂土层, 因为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
4、原理:在基坑(槽)开挖时,在地下水流的上游,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在沟底设置集水井,汇集沟内积水,然后用水泵抽走。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井每隔20-40米设置一个。
5、注意:A、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
B、排水沟的横断面不小于0.5m*0.5m;
C、集水井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始终低于挖土面0.7-1.0m。坑壁可用竹、木等简单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应低于坑底1-2米,并辅设0.3米左右的碎石滤水层,以免将流砂抽走,并防止井底土被扰动。
井点降水法: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 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
1、原理: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在坑底以下,连续抽水直至施工结束为止。
2、优点:保持干燥,改善施工条件,同时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根本上防止流沙发生,并增加土中有效应力,提高土的强度或密实度。但注意会使地基土壤会有一定的沉降。
3、分类: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
轻型井点的布置:
单排线状井点布置:槽宽b<6m,水位降低值h≤5m,单排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一般不小于沟槽宽度。
双排线状井点布置:槽宽b>6m, 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
环状:面积较大的基坑,在四周转角处,井点管要适当加密。为便于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出入基坑,可不封闭呈U形布置。
设备:井点管、滤管、集水总管、弯联管、抽水设备等
l 井点施工工艺程序
l轻型井点的施工分为:准备工作、井点系统埋设、使用和
l 拆除。
l A、准备工作:包括井点设备、动力、水泵、材料、排水沟开挖、附近建筑物标高及防止沉降的措施。
l B、埋设井点的顺序:放线定位→开挖沟槽→铺设总管→冲孔(300,500)→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黏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与总管连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l 井点管的埋设一般用水冲法施工,分为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