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美联储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付金融危机,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联储未能预判到;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也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被后人所诟病。大家可能会好奇了,美联储和金融危机有什么联系,他在其中担负着怎样的角色?要回答这些问题,相信没有人比美联储主席的看法更具有说服力。
伯南克
2006年伯南克就任美联储主席,然而就在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学者出身的伯南克一上任就要面对来势汹汹的局势,可谓是时势造英雄。但是伯南克也不是普通的小角色,他在学术研究上很有建树,主要研究经济危机和政策,当危机来临时,他果断出台有效的政策,进一步遏制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2012年金融危机基本结束,经济形式好转,伯南克把美联储和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做了系统性地思考和总结,并把他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理解进行整合,写成了一本书:《金融的本质》。
当下的世界日新月异,上一次的经济危机已经远去,但下一次什么时候会出现呢?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是不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呢?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可以从过往吸取经验。
所以,今天我就来聊聊《金融的本质》这本书,一起去发现金融世界的秘密。
金融危机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如果问你,什么是金融危机?恐怕很多人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太清楚。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金融危机和美联储的关系,揭开他们之间不为人知的面纱。
说到金融危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或许就是股市大跌,韭菜们纷纷*。但是股市、债市大跌就是金融危机么?不一定。金融危机并不代表着股市*,股市的涨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一个头条新闻、一个名人的酒后乱说就可能导致股市的变化。
那么,金融机构*重整就是金融危机么?也不一定。金融机构的*和整合也是很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例如,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违法乱纪等,所以,金融机构的*和整合并不代表金融危机。
那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伯南克曾对金融危机做了概括,他认为金融危机就是信心危机。人们对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丧失信任,这样的情况就极易引起危机。
我们举例来说,我们平时都把钱存在银行,但是存在银行的钱并不流动,那么银行怎么支付存户的利息呢?银行会把这些存款借给急需用钱的人,赚一个存贷利息差。利息差是银行最基本的收入来源。
银行在吸引存款和放贷款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叫做“期限错配,金额错配”。换一句话就是,存款和放贷款的期限和金额不能一一对应。这一过程就和信心有很大的关系。
正是因为储户相信银行不会*,所以储户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因此,银行可以运用储户的钱按照错配体系放贷款。如果新闻报道哪家银行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储户会赶紧把钱取出来,但是银行的钱贷了出去,短时间无法回笼资金。所以,银行的钱无法应对储户的取款行为,银行不得不打折变现贷款,变卖资产以应对突发情况。
而银行一旦变卖资产,就会引起储户对银行的不信任,储户可能疯狂地取钱,如此一来,一个经营良好的银行就可能*。而且,这样不信任极易广泛传播,一旦一家银行*,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让大众对其他的银行失去信心,使金融体系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有效的管控金融体系,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金融危机之中。
因此说,金融危机就是一种信心危机,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想收回自己的钱,而造成“挤兑”的危机。
由此可知,处理金融危机的关键就在于帮助人们重建信心。只要储户能从银行里取到钱,慢慢的公众就会相信银行不会*,“挤兑”的危机就渡过了,信心就可以重建了。
然而,银行的及时兑付并不是很容易,这需要银行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一般来说,每当银行遭遇“挤兑”危机的时候,中央银行就会及时为银行提供贷款。中央银行只要大量放款,恢复金融秩序,信心得以重建,金融危机就会渡过。这个著名的论断,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白芝浩提出来的,这就是著名的“白芝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