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支付方式。本文回答了二维码的种类、原理、互联互通的逻辑以及扫码住背后资金流的走向问题。
目前在大街小巷,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那么大家是否会好奇这背后的支付原理是怎样的?
同时我近期看到央行开始主推“标准条码互联互通”的新闻,感觉还挺有趣的,于是抽空对扫码支付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也顺便分享出来。那么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主要介绍三件事:
- 常见主扫和被扫支付的原理?
- 常见的静态聚合码是如何实现一码多付的?
-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以及可能会如何实现的?
我们常见的扫码支付主要分为主扫(你扫商家)和被扫 (商家扫你)两种;
要特别讲明白扫码支付,就不得不提一下二维码这个plus的东西。我们生活中存在各种应用二维码的东西,如扫码加好友,扫码下载app,扫码支付等,同时也存在条形码,类似超市的付款条码,商品条码等。
与条码相比,二维码记录信息容量更大,具有容错性,所以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记录形式。
二维码/条码都是一种加密的信息承接载体,都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化给我们呈现出来。
当我们通过扫一扫进行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将二维码里面的内容解析出来,比如地址合法性,是不是支付链接,还是外链网址之类的。
1. 主扫的原理
1)先睹为快
2)主扫支付的流程
3)主扫的核心逻辑
在我们实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支付宝扫支付宝二维码有时会提示已失效,扫其他二维码会告知不可用,那么这里扫码的原理是怎样的,做了哪些具体判断呢?
- 判断二维码链接是不是支付链接;
- 判断该支付链接是不是自家的。如果不是,则拦截,目前支付宝的支付链接是“https://qr.alipay.com…”,则允许通过请求服务器,但如果检测是“https://qr.wx.com…”,说明是微信支付链接,支付宝则反手就给你屏蔽了~
- 之后再去解析二维码是否符合自家规则,目前支付宝的二维码是“28”开头,微信一般是”13“开头;解析之后,再判断二维码是否有效;有效则进行支付即可;无效则提示二维码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