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我国1.25亿户市场主体的绝大部分,吸纳就业更是占90%以上。前两个月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小微企业又再次受到很大冲击。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疫后恢复依然比较艰难,发展仍面临复杂严峻局面。
资金紧张是当前小微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对现金流周转的需求旺盛,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只有10%的企业表示自有资金能支撑半年以上。另外,需求不足则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分行业看,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恢复最慢。
小微企业在困境中突围,离不开外部支持,国家已经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定向降准、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措施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得练好“内功”。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由此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新时期确定的趋势浪潮,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对于小微企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我有如下五个建议,或将助力小微企业“一子落而满盘活”。
第一,小微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从“专精特新”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只有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小微企业在未来才能“破茧成蝶”,形成新的可持续的利润增长点,才能在国内外有充分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第二,小微企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小微企业一定要搭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目前我国至少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已经开始迈向工业互联网、拥抱数字经济。当前疫情仍未结束,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这需要企业自身坚定信心,找准方向,积极转型,加快线上布局,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手段拓宽市场,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提质增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科学系统地布局企业工业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创新企业建设思路、提升战略发展能力,最终推动企业乃至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积极参与生态链成为生态链条的合作伙伴。小微企业往往产品单一,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机构给予的融资额度小,在资金链不充裕的情况下,参与生态链或许能为小微企业打开一盏明灯。比如,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投资生态链有着明确的布局,投资的方向都垂直于主营业务领域,主要是智能硬件、先进制造等。小米这8年投资的企业超过500家,搭建起了庞大的产业生态链。目前至少有近30家成功上市。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都从小微企业做成了上市公司,这些小微企业在小米的带领下参与了产业链,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等问题可以在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解决。
第四,深耕产业链优势环节。在选准了“专精特新”的发展大方向,小微企业就要创新升级,构建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一定要让大数据资源成为企业新的生产要素,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生产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互动融合,能够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生产力实现飞跃。
第五,参与产业集群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小微企业要从创新型的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再到“小巨人”的企业,就要鼓励其参与产业集群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即支持有关联的小微企业聚集在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区域抱团发展,形成一个产业的群落,这将大大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能力。产业集群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提高盈利能力起到专业引导和赋能的作用,通过打通产业联动性,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市场、品牌提升等需求,使企业能以产业集群的全新模式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打造出中国各行各业的自主大品牌,形成品牌金字塔,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
2022年影响全球经济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全球性的通胀、仍然存在的疫情和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或将在2023年初恢复上行趋势。我国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内需、提品质、保循环,对提振市场信心,规范企业起到引领作用。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中小企业要审时度势自我变革,要明白在新时期的企业新使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内外双修,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适应并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相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企业一定能渡过难关、做大做强,在统一大市场发展趋势中扬帆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