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 山庄客至图轴
四
士人画到文人画
士人画的说法出自苏轼。
到了北宋末年,也是在苏轼文人圈影响下,出现了文人绘画艺术理论。标志着士人画发展成为文人画。
“北宋文人的著作奠定了文人艺术理论的基础。相较于后面的时代,北宋时期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理论著作。”(美 卜寿珊《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宣和画谱》、米芾《画史》、汤垕《画鉴》等著作,都是文人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士人画到文人画有较大不同,从画家到题材再到绘画运用的技术,都有变化。
到了南宋,院体画家与文人画家开始分野,文人画家不再局限于士人。创作开始与特定的主题和风格相关。此时,文人画有以下特点:
1. 在文人画家看来,画院的专业画家虽有皇家支助,但是,创作受到限制和监督,绘画的标准严苛,与文人绘画自由表达的理念相冲突;
2. 文人画家离开宫廷向民间发展,明确建立自己的绘画模式;
3. 绘画选题上,侧重在花鸟画,集中在以水墨画竹、画梅、画花方面;
4. 文人画家的身份多样化了,除了官员还有士绅,有僧人和道士,而受文人画影响最大的是僧人和道士。
这种变化与社会政治变化有关联。经过辽、金,特别是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再到明朝的建立,社会几经动荡,北宋那种思想文化氛围早已不存在了。
元朝,文人画成为主导的艺术流派,山水画重新成为文人关注的题材。
明 沈周 谷林堂诗意图
明 董其昌 高逸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 院体画家和文人画家都在朝廷活跃,画家的社会地位与题材风格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最终在南方的苏州等地,院体画与文人画开始融合。
明代晚期,董其昌《南北宗论》问世,再次振兴了文人画,对清代的绘画也发生了持续的影响,使文人画的风格成为整个绘画界的普遍模式。
明代,社会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士绅”阶层,包括极其富有的商人阶级,成为强有力的民间艺术投资者。
明 文征明 采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