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沙尘漫天
另一方面,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少当然也有很多不利影响,比如不利于我国国土面积的扩张以及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保养。
黄河口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温适中,湿地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黄三角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长在这里的植被都是耐盐碱物种,比如芦草、白茅、璋茅、翅碱蓬等,各类植物共计390多种。
东营,黄河口湿地
广阔的湿地还为水鸟提供了天然的觅食和栖息场地。据统计,黄三角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类共有265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全国的湿地保护规划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不仅如此,天然湿地还是发展水产养殖等农业经济的理想场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三角洲水库坑塘的面积从55平方公里增加到431平方公里,虾蟹的养殖面积也一路增长到405平方公里,为东营等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黄河口经济开发
在国家战略上,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关系到黄三角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被摆放到了一个高度空前的位置上。如果黄河三角洲面积持续缩减,那么当地的植被、水鸟以及养殖场地等都有可能因此丧失,从这一方面来看,湿地面积缩减并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这一问题需要辩证来看,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结从水利部黄河委员会的历史资料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从1973年开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黄河口的“造陆运动”在到达巅峰期之后,每年的实际淤积量呈波动变化,但近30年以来整体还是在缩减。
不可否认,黄河“水少沙多”的局势并不是一件好事,泥沙淤积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今,利津、花园口等水文站监测到的输沙量呈减少趋势,有网友认为这是黄土高原生态好转的有力信号;但也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会影响到黄河口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
对于这一问题,您持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