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点赞老师能看到吗,钉钉点赞老师能看见么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30 03:21:25

钉钉点赞老师能看到吗,钉钉点赞老师能看见么(1)

作者:姜圆(学生,现居上海)

这个寒假,陪弟弟做作业让我精疲力尽。之前我以为赛博朋克的概念只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里,“高科技低生活”在成年人996之余早就入侵了孩子的生活。但比起令成年人疲惫的996,更可怕的是,一个个“不能输”的孩子全年无休。

控制欲

一条毛领与升学率的关系

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手段并不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悬在上头的“控制欲”才是。

不知道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陪弟弟做了两天作业,发觉现在一名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基本个性和自由处在一个逼仄到让人傻眼的境地。

他已经13岁了,九门功课,每一门都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寒假作业内容当天公布,规定好哪一科做哪一页,在一个钉钉似的软件上拍照上传。更荒唐的是数学还有一个单独的闯关游戏,一天一关,在手机上做题。我们两个人找了半天开根怎么在这个系统上打出来。加起来都快四十岁的两人,光七八道初中数学闯关就花了半小时,做得满头大汗。更无语的是一提交居然还有做错的。?x写成了x/2游戏系统都不能识别,拉低了他小测验的平均分。我这个做姐姐的也挺内疚。

这只是某一科目的其中一项,一个初中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五花八门这类细碎无比的任务,并拍照上传。包括听写、背诵,有些还要按照统一的规格录制视频。不必谈横屏竖屏像素要求对年纪大的爷爷奶奶有多大的障碍,单论mov格式转mp4格式就有太多的年轻父母都搞不定。这不仅是孩子的作业,更成了父母的作业。

我一开始还以为钉钉打卡是后疫情时代网课教学的遗留,但上网发现微信交作业、钉钉交作业这件事甚至早在2014年左右就已经发生了。不打卡的学校也都习惯了在微信群里通知作业。

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手段并不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悬在上头的“控制欲”才是。手机软件只是让实时监控孩子、掌控孩子每时每刻的安排成为现实。

逛街时他对一个异形保温杯爱不释手。我要给他买,他说不买了,学校不让带这样的杯子。学校还不允许学生穿有毛毛领的衣服。苍天,一条毛领对升学率有何害处?之前他相中一件印花很鲜艳的外套,问了问也没有买成,因为老师说这样的衣服太扎眼,会分散同学的注意力,除非他把外套藏在校服里面。

每个学生都被切割得一模一样。

标准化

考了第一名也不过是一枚“螺丝钉”

他今年考了班级第一名,已经很久没有练琴,和每个同学一样,都是一副无奈麻木又标准化的疲惫皮囊。

十年前我也在同一个地方上学,如果计划下个月回老家,我和同学们都会算好日子把作业多做一点,省下时间来痛痛快快玩。当然会有老师批判“这样积压作业,不能达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学习效果”,但是这件小事能够让孩子习得的延迟满足、自我管理的成就感,以及通过自我规划达到目的的好习惯,是比所谓的具体知识更宝贵的。

我愿意承认小时候偶尔也耍小聪明,偷偷和几个朋友联合,一人做一科,互相抄抄。被发现了也是痛批一顿。但我也顺顺利利考上大学了,还考上了研究生,找到了工作。

孩子是需要家长引导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小时候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只靠钉钉打卡来被动推动,上了大学以后不仅对自主学习的氛围无所适从,还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放松管制就放纵了自己,独立生活就像监狱放风,怀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去疯狂玩乐。这不是“放手”的结果,是“放手太晚”的结果。

十年前我们还有校内文学刊物,有社团,可以选修足球,周日少数民族同学还带我们跳锅庄。虽然学校也会规定刘海不要过眉、不要烫发染发,但至少还算把我们看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十年后他们连跑步的体育课都一周只有两节。学校用打卡把他们的心拴住的样子像制造螺丝钉。

一想到回家过年我们还要如此吭哧吭哧地提交作业,我就两眼一黑。我问,不能把作业提前做了吗?他说,每天都不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作业是什么。为了防止学生追进度,放假第一天的作业是寒假生活第49页,第二天也许是56页。这样的一刀切,老师累,家长也累,学生更累。他今年考了班级第一名,已经很久没有练琴,和每个同学一样,都是一副无奈麻木又标准化的疲惫皮囊。

全员内卷

不放手,那就一起输

“内卷”这词这两年挺热,其实它在教育领域的雏形早就有了,无非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3岁了学校还不信任他能自己计划自己的寒假作业进度。无论是刚放假就把作业写完,还是临开学再狂补作业,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己能负得起责的决定,为什么不放手呢?这不是诘问父母,而是一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诘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放手呢?

我深知父母们的无奈:我放手了我的孩子,那就只有我的孩子落后了,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寒假弯道超车,我的孩子也要倍道兼行。这也是“内卷。”“内卷”这词这两年挺热,其实它在教育领域的雏形早就有了,无非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不知道有没有人戳破这件事:钉钉打卡,也并不会让你们的孩子赢,只会让所有孩子一起输。

我曾经把这件事写在社交网络上,有近8万转发,42万点赞。震惊地看到了全国各地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苦苦诉说:我们市也是这样的,我们也不想这样的。这里除了有苦不堪言的学生和家长,还有苦不堪言的老师,在这件事上科技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好,而是让所有人都活得更难。

有网友出谋划策,你们应该组织起来,向当地教育局反映。我只能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没试过呢?这件事不是自下而上能反抗的,需要愿意解决的人自上而下地去解决,需要能够解决的人听到孩子、家长和一线教师的声音。

之前我以为赛博朋克的概念只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里,“高科技低生活”在成年人996之余早就入侵了孩子的生活。比起令成年人疲惫的996,一个不能输的孩子全年无休更让人无法忍受。教书育人,希望能育人,能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赛博作业,真的太赛博朋克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