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05 11:14:13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1)

北齐彩绘陶骆驼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2)

北齐彩绘陶牛车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3)

北齐武士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几件常见的著名器物外,还有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北魏陶马,山西太原张肃俗墓出土的北齐牛车、陶骆驼等,都是惟妙惟肖。特别是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的青釉壶、灯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另如北齐青釉天鸡壶与螭柄莲瓣纹壶同样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杰作,与之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对人物塑像,文官神情肃穆,武将威风凛。铠甲上的护心镜依然金光灿灿,可见其工艺之精湛。当时的瓷器装饰有几点突出特征:

1.带状花纹

西晋前后的青瓷器上面,多有一条或两条印压和印贴的带状花纹。以网状纹居多,也有斜方格纹,格内有的附加精细的花纹或篦点纹,或每格复分作九或十六等份。有的则使用几何图案。

2.兽面衔环铺首

在器物腹部常贴塑各种动物形状的铺首,以三国、西晋时期为盛。据有人研究,这些多仿自汉代铜器。

3.堆塑造型

东汉、三国、西晋时期的谷仓上,常堆塑有人、兽、鱼、龟、鸟、楼阁坛、罐之类的复杂形象。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件上面有棺材、人物群集,形象生动,更是罕见的珍品。

4.系上有纹饰

这种做法在东汉青釉瓷器上面已经出现,但不及晋代的细致。有的在肩部还印有带状花纹,形式多样。南北朝时期则流行“桥形系”与“条形系”这些均已成为断定时代的重要依据。

5.镂孔技法

形式多样,如江苏宜兴周墓墩西晋墓出土的香薰,有三角形空装饰。故宫博物院藏品内,有一件则是使用树叶形镂空装饰。而南京博物院藏晋青瓷薰则是形镂空,三者各有特点。

6.划刻弦纹

东晋时期,青瓷使用印贴的装饰逐渐减少,出现划刻弦纹等纹饰,有的仅用简单的划纹,多在盘里、碗外和壶身上面。同时流行前面提到的那种褐斑装饰,多在器物口边或上身规则地排列一圈或数圈。

7.莲花做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4)

南朝青瓷莲瓣纹烛台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5)

南朝青釉莲花纹划纹罐

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盛行佛教,云岗、龙门、敦煌等处洞窟遗址的许多有名造像都是当时佛教艺术的杰出作品。表现在瓷器上面的同样是用佛家惯用的莲花做装饰,有模印、刻花、贴花等多种技法。如青瓷仰覆莲花尊以及罐、盘、碗之类,都是用莲花做主题纹饰。这种作风遍及南北,可见当时佛教流行范围之广。在陶瓷工艺上经过长期融化吸收之后,莲花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装饰,也成为代表性很强的时代特征之

8.支烧痕迹

由于当时支烧工艺尚处于初级阶段,烧成后往往在器底或器内留有支钉痕迹。虽不美观甚至成为废品,但也是后世人们鉴定上的一条得力线索。

9.南北朝时期瓷器造型较两晋时期普遍显得高耸

上面所说的这些南北朝青瓷虽然在造型、纹饰上有其基本一致的特征,但是在胎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区另

(1)南方如浙江各窑青瓷因使用了瓷石为主的原料,所含三氧化二铝量较低。而北方如河南各窑所用黏土的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所以同样在1200℃-1270℃的温度范围内烧成,南方青瓷胎的致密度就高,而北方青瓷胎就不容易致密烧结,也不易完全瓷化。

(2)南方青瓷氧化硅含量较高,北方青瓷则与之相反。两者含三氧化二铁量虽相差不多,而北方青瓷胎内所含氧化钛较高,所以釉色较有不同。

(3)若从釉色外观上来看,南方青瓷釉多翠青、灰青(苍青)色,而北方青瓷釉多呈青绿或黄绿(嫩绿)色,这也是签别南北方青瓷的一条有力的线索。

由于我国南北方青瓷所用原料一直很少改变,因此自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至明、清近两千年来大致仍如上面所提到的基本特点。

附:东瓯缥瓷与浙江黑瓷,以及洛京窑、关中窑

晋代杜毓在《赋》里面曾讲过“器择陶拣,出自东瓯”一句话。潘岳《笙赋》中则有所谓“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的说法。按东汉许慎的《说文》里解释“缥”字说“缥帛青白色”,则所谓“瓷”就是指的晋代青瓷。所谓“东”就是指的东越,即今浙江永嘉县。发掘结果证明,除永嘉外,在绍兴、上虞、萧山、吴兴等地窑址也曾出土有大量青瓷。在有年代可考的墓葬出土器物中,包括有两晋、南北朝一系列的年号。如西晋的太康、元康、永康、建兴(280-317年),东晋的大兴、咸和、咸康、建元、永和、升平、太和、宁康、太元(318-397年),以及南朝的宋元嘉(424-454年),梁天监、大同、太平(502-557年)、陈天康(566年)等。

魏晋南北朝时纹样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纹样特点(6)

青釉瓷盘口壶

另外,在南京自193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六朝乃至东吴的青瓷。其他如江苏宜兴、浙江温州,以及江西、广东、四川后来也有大量两晋、南北朝青瓷出土。它们主要都是罐、壶、碗等日用器皿。壶的造型多为盘口、直唇,圆腹,高身,平底。碗多浅腹,平底,两者多有印压纹饰。近底部多不施釉。胎质坚细,釉色淡青,即所谓“缥色”。但由于烧成气氛不同与成分不一致,在青色中也有青绿、黄绿或青灰色。有的釉较透明,厚而多细小开片,有的则釉不很透明。因此在古代某些文献里面,有时还以“绿瓷”来称呼这种青瓷。例如传为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内即有“醪酿既成,绿瓷是启”的记叙。唐人季南金诗中也有“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的名句(见清朱琰《陶说》“说器”)。

总之,所谓“缥瓷”,正是今日所说的青瓷,在当时它居于瓷器中的主流地位,并为以后出现的龙泉窑青瓷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据《陶录》等文献及1934年出版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记载:“六朝时代元魏有‘洛京窑’(又名洛京陶),在今河南省洛阳,其色淡青(所谓淡绿)。”又有“关中窑,在今陕西省咸阳,其色淡黄,所制者皆以供御”。

目前,这两处窑址虽未发现,但在我国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会上曾陈列过一件河南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发灰青),有人认为它打破了白瓷始自隋代的说法,而提前到南北朝时期,但窑址迄无所知。如与上述文献对照来看,有可能就是“洛京窑”(其色淡青)的产品。

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曾提到:

关中窑,元魏时所烧,出关中,即今西安咸阳等处,陶以供御。

洛京窑,亦元魏烧造,即今河南洛阳县也。初都云中,后迁都此故亦曰洛京,所陶亦皆供御物。(卷七“古客考”)

有些人多引此说,认为这两处所烧的就是白瓷。又据最近传说“关中曾出土有白瓷”而去人调查,但并未发现窑址。有人推想隋代白瓷多出土于西安附近,可能即“关中窑”所烧?据知河南巩县窑已初步发现北朝残器,很有可能“洛京窑”即指该地产品。但未见实物尚难肯定,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