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稀土精矿进口量同比小幅增长。稀土永磁材料进口量同比下降,出口量同比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累计进口稀土精矿7.7万吨,同比增加1.43%;进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4.5万吨,同比下降2.79%;同期出口4.9万吨,同比下降0.94%。累计进口稀土永磁材料超过2058吨,同比下降3.45%;累计出口稀土永磁材料5.3万吨,同比增长8.73%。
2022年我国稀土金属及合金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稀土氧化物进口量同比下降,稀土盐类进口量同比增长。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稀土金属及合金约为2.2吨,同比萎缩90.28%;累计进口稀土氧化物1.5万吨,同比萎缩35.97%;累计进口稀土盐类产品约2.97万吨,同比增加32.97%。其中,12月份,我国稀土金属及合金进口量为20吨;进口稀土氧化物3744吨,环比增加176%;进口稀土化合物为2898吨,环比增加143%。
从贸易品种来看,2022年,稀土金属及合金的进口中,其他稀土金属、钪及钇占比95%;稀土氧化物的进口中以未列名氧化稀土所占份额最大,约1.4万吨,占95%;在稀土盐类进口中,其他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所占份额居首,约为1.7万吨,占58%。在我国稀土金属及合金的出口中,其他稀土金属、钪及钇,已相混合或相互熔合所占份额最大,为4997吨,占比55%;稀土氧化物出口中以氧化镧所占比例最高,为1.1万吨,占比50%;稀土盐类的出口中以碳酸镧所占份额最大,为5355吨,占比31%;碳酸铈占比次之,为22%。
从贸易地区来看,2022年,我国从越南进口稀土金属及合金占比最高,约68%,其次为日本,占比27%;我国对日本稀土金属和合金出口居首位,占64%。缅甸是对我国稀土氧化物进口的最大来源地,占比76%,其次为马来西亚,占比14%;美国是我国稀土氧化物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占比36%,其次为日本,占比26%。缅甸是对我国稀土化合物的最大进口来源地,所占份额42%,其次为美国,占比26%。美国从我国进口稀土化合物占比最高,为34%,其次为荷兰,占比27%。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稀土进口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9月数据,我国稀土进口数量达到13.43万吨,较2022年同期的大幅增长49.2%,主要是受到未列名氧化稀土、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混合碳酸稀土进口数量大幅增长的拉动。2023年前三季度稀土进口金额16.94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9.0%。
2022年中国稀土市场整体呈现先涨后降再稳的态势。2022年稀土产品价格对比近年上涨明显,贸易额也随之大幅增长。2021年以来,下游钕铁硼磁体企业快速发展,需求旺盛,而我国稀土生产受国家政策管控,上游主流稀土产品氧化物和金属供应相对紧张,下游需求的增大导致稀土市场的供需缺口扩大,主流稀土产品价格均明显提升。2022年2月,氧化钕均价达到近十年最高价,为116.87万元/吨;同期,氧化铽价格的同比涨幅26.46%,价格突破11千万/公斤,并且截至2022年12月底,其价格一直维持在此水平之上,我国稀土市场有望逐渐由政策驱动转为需求驱动。
2023年上半年,稀土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跌走势。以镨钕为例: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最高的75.5万元/吨最低跌至43.3万元/吨,跌幅超过40%。
1月份恰逢年关,下游磁材企业的年节前的补库采购行为使得稀土市场采购询单氛围较为活跃,同时,由于物流陆续停运,稀土现货难寻,持货商也相应抬高报价,稀土价格整体快速上行。但年后归来,在下游磁材企业开工较晚的情况下,稀土需求突然归于冷清,此时稀土价格开始出现回落走势。且终端行业恢复也较为缓慢,磁材企业开工后便以消耗现有库存原材料为主,稀土市场交投氛围冷清。稀土价格自2月份开始有明显下行。直至4月底,氧化镨钕价格下行幅度达到了42%,氧化镝价格下行幅度约为22.6%,氧化铽价格下行幅度约为39.6%。
5月份,稀土价格已跌至较低位置,受生产成本支撑的同时,上游企业长协交单也使得稀土氧化物现货供应量收紧,稀土价格出现触底反弹走势。月内,氧化镨钕价格回升幅度达到了14.7%,氧化镝价格回升幅度约为11.6%,氧化铽价格整体也有2.4%的增长。
稀土价格指数7月11日触底,之后一直呈较为稳定的上涨趋势。截至9月15日,镨钕合金价格达到64.5万元/吨,相比月初上涨5.31%;氧化钕价格达到53.75万元/吨,相比月初上涨5.39%;氧化镨基准价为52.75万元/吨,相比月初上涨3.94%;镨钕氧化物价格为52.5万元/吨,相比月初上涨4.48%;氧化镝价格为260万元/吨,相比月初上涨5.26%。
截至9月15日,与近3个月低点相比,镨钕氧化物价格反弹幅度达到17.32%,氧化镝价格反弹28.71%,氧化钕反弹幅度为17.49%,氧化镨价格反弹14.05%,镨钕合金反弹18.89%。
二、稀土企业情况(一)稀土企业整合情况过去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稀土资源贱卖,为了保持行业健康发展,自2006年起,我国每年下达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和超指标生产。
2014年初,由工信部牵头主导的“1 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明确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分别牵头推进兼并*,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2016年我国确定了以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广东稀土、五矿稀土和厦门钩业六大国企为主导的行业竞争格局。2021年底我国宣布成立以中铝公司、五矿稀土、赣州稀土三大稀土集团为主体的“中国稀土集团”,并同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稀土科研技术研发企业,以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保证我国管控分散的中重稀土供给,我国供给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至2021年,稀土在下游需求暴涨下,产品价格再次开启上涨通道,稀土行情高涨。为保障稀土到磁材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国家部委针对稀土行业进一步规范秩序,出台多项政策保供稳价,六大集团二度整合再次拉开帷幕。12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做大稀土企业集团,鼓励稀有金属企业加快整合。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在江西赣州成立,由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所属稀土资产战略性*整合,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有研科技,形成以中重稀土为主的大型稀土集团。
2022年9月,五矿稀土更名为中国稀土,并与其他稀土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分别拥有轻稀土开采总量的74%和重稀土开采总量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