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涉及到会引起观众聚集的体育产业,同样不能幸免,全球各类体育赛事几乎全部停摆。
然而就当欧洲五大足球联赛,NBA为降薪求生存闹得沸沸扬扬时,国内的中超各俱乐部,CBA俱乐部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大。细想起来,似乎让人哭笑不得。笑的是这些俱乐部没有因为疫情面临*风险,哭的是这恰恰说明了咱们联赛的畸形不健康,国内俱乐部的生存模式从来都不是靠自己,而是背后企业的输血。
这正是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反思的,要想我们自己的体育变得强大起来,真正的实现市场化,究竟那些地方需要苦练内功,以足球为例,我能想到的有下面几个方面:
普及
我在知乎回答了一篇关于足球影响力的文章,有知友评论到,在疫情期间,足球的影响力基本为零。我原本想好好反驳一番,但细细一想,其实人家说的没错,在国内足球的影响力可能真的微乎足道,更何况在疫情之下呢。
在欧洲,即使因为疫情比赛被要求空场进场,大量的球迷依然在球场外聚集。当然疫情期间,这种行为我们并不提倡,但这侧面反映出的正是足球在欧洲人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地位。球赛是周末的大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从事着与足球相关的各种行业,并且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下来,最终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才是足球在欧洲发达的根基。
疫情期间空场进行比赛,巴黎球迷在球场外聚集
而在国内真正关注足球的其实属于少数人群,从小就没有场地可踢,有了场地体育课也要被语数外老师占用,长大后更是奔波于生计,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空闲去真正热爱足球,能有空关注一下已经很不错了。但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富裕的欧洲还是贫穷的非洲,亦或是四分五裂的巴尔干,还是战火纷飞的伊拉克,那里的足球都要比我们更普及。只有踢球的人多了,关注的人才会多,这个行业才有发展的根基,国家队的成绩自然也就能得到提升了。
但普及其实难度不小,因为普及这件事情就好比种下树苗,等成熟结果恐怕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人们更关心的是眼前的果子到底怎么样。亚洲杯、世俱杯在中国的举办无疑能帮助普及足球这项运动,但它的影响终究局限在部分大城市,受众也是更多的中产以上人群,在我们广阔的领土内,或许更多的地方压根都不会察觉到这两大赛事的举办。
那么现阶段如何去实现普及呢?
支付宝上有个走路捐球场的公益项目,大约半个月就能为山区学校筹集到一块足球场的资金,然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球场的修建。然而,咱们不可能仅仅靠公益项目去普及,需要对应的职能机构去大规模的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球场造价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但足协手里好几个亿的“青训发展基金”是否愿意投入到这些看不到成绩的项目中呢?
支付宝公益为山区小学建设的足球场
有了球场,如果体育课都不能保证,那就成为了摆设,所以最终还需要教育理念的改变。体育,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当然目前的环境下,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不学习就天天踢球,但是普及所需要的,一个孩子一周能踢上2小时的足球就完全足够了。如果每个学校的孩子都能踢上球,举办定期的校内足球赛,恐怕比田径运动会或者是广播体操比赛有趣多了。
教育的烙印会伴随人的一生,在年少时喜欢上这项运动,即便不能成为足球运动员,也会时时刻刻关注着,参与的人多了,关注的人多了,普及的目的就达到了,足球的发展才有了根基。
职业化
普及是基础是根本,但是仅仅靠普及是完全不够的,足球也只能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运动而已。在国内,篮球的普及程度就要远远好于足球,在世界比赛中取得的相应成绩也要好于足球,但近年仍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这无不与我们体育赛事职业化不成熟的原因有关。没有了体制内的优势,面对并不能自我造血的俱乐部,许多人不敢踏入职业球员这条道路,人才的断档也就无法避免了。
回到足球,随着前几天天津天海俱乐部的解散,100天之内,中国足球四级联赛中已经有22家俱乐部宣布退出,与之相对应的是恒大2019年为打造冠军阵容花费了26.54亿元人民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便是我们职业联赛的真实写照。
天津天海足球俱乐部于2020年5月12日正式解散
大量的资本进入足球行业原本是件好事,但前提是要知道,资本只能是足球产业合理发展“润滑剂”,而在我们的联赛中资本变成了“兴奋剂”,你砸钱我也砸钱,恶性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联赛的不健康。韦世豪加入广州恒大转会费为2000万人民币(折合260万欧元),而根据德转统计他的身价为72.5万欧元,仅仅为转会费的27.88%,那多出来的是什么?邓紫棋的歌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全部都是泡沫!”当然,恒大这些年也确实将真金白银砸到基础设施建设,青训投入上,这些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资本无罪,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那职业化的道路该如何走呢?
其实疫情期间,最先恢复的德甲联赛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当然德甲能率先恢复的前提是疫情已经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德甲无论如何一定要恢复背后的原因,正是联赛量入为出,健康的经营之道,恢复球赛就跟我们复工一样,在健康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就应该全面恢复搞生产。我们的邻居日本,1990年走上足球职业化道路,其实也就比我们早了三四年的时间,但J联盟从一开始就以德甲为范本,引导规范俱乐部的经营,让整个联赛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2018年日本J1J2两级联赛一共40支球队,全年保持盈利或者略微亏损的球队多达33支,真正亏损超过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00万)的球队,只有7支,而即使亏损最为严重的大阪樱花,也只亏损了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2000万)。
2018年J1J2联赛各俱乐部营业利润情况
而根据广州恒大俱乐部财报,2018年恒大亏损高达19.43亿人民币。我们20多年的职业化道路走到今天,完全是不健康不成熟的,职业联盟的成立也是举步维艰。我们并不缺乏优秀的管理者,摆脱束缚交给市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不破不立,否则我们的职业化兜兜转转依然会停留在原地。
只有实现了真正的职业化,联赛才会枝繁叶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走上职业足球道路。否则,100天内22家俱乐部解散,意味500多名球员失去了工作,这样的环境下,谁愿意将自己人生走向职业足球的道路呢?
产业化
很多人心中一定有疑问,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足球搞上去?搞足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进入世界杯?培养球星?答案其实就是两个字:产业。
2018年全世界足球产业总产值9824亿美元,什么概念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2018年全国GDP能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有16个国家,像我们平时以为很富裕的沙特、瑞士、瑞典、荷兰,这些国家都排在足球之后。面对这样一个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把自己的足球产业做大做强,而眼睁睁地去看着别人瓜分这块蛋糕。
国外咨询机构解读中国足球产业发展机遇
一支普通的英超俱乐部,养活的不仅仅是20多名球员和教练,而是包括队医、比赛分析师、表现分析师、康复师、按摩师,财务,票务,市场,媒体等等在内的300名员工,这还不包括比赛日的临时安保,检票,礼仪,演出等人员。除了直接参与之外,通过足球赛事衍生出的球员教练裁判培训,足球用品生产,体育博彩,媒体,如果细分还可以有足球游戏,足球旅游等等行业。
疫情恢复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足球产业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把足球产业做大做强?
学习成熟先进的模式,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给予政策的支持,这些都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但究其根本,还是要回到普及和职业化,只有根基打牢固了,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的人越来多,整个产业的才有可能健康发展下去。
每次提及中国足球,中国篮球,总有人张口闭口就是说要搞青训。青训确实重要,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因为青训其实本身就是足球产业中的一环。真正实现普及了,能够参与到青训的人自然就多了,真正实现职业化了,有利可图自然会吸引到资本来搞青训,搞好青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而根基不牢盲目的一味搞青训,犹如无源之水,这些年青训和校园足球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如果能同时加强普及,这些年的投入必定能事半功倍,最终开花结果。
陈戌源当选新一届中国足协主席
正如足协主席陈戌源所说:
“踏踏实实落实足改方案,老老实实遵循足球规律”
招式易学,内功难练。
经历疫情考验的我们,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了。
真的体育强国,任重道远,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