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王先生买了一套缅甸花梨木长椅回家一年后,椅子出现了轻微的松动,椅面下的牙板则松动较大。王先生觉得找人修复太麻烦,便自己买了一盒502将牙板重新粘牢,其余的松动部位则没有动。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先生猛然发现,牙板粘合处的榫卯部位出现了开裂。王先生大惊,便致电问询江苏汉宁红木家居董事长吴边是怎么回事。
吴边对记者介绍称,因为榫卯被520完全锁死了,但家具之外的榫卯结构并没有进行修复,还处在小幅度晃动中,因为受力不均的影响,导致了被粘合的榫卯被拉伤,才导致榫卯开裂的结果。王先生听了答复,大为懊悔。
“想要修复红木家具,需要由表及里地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家具,以及红木种类的一些特点。”吴边提醒大家,红木家具部件发生松动是一种常见现象,无需紧张。越是优质木材做成的家具,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应对得当,很容易恢复原状。对于呈现松动的家具,可以尝试用牙签、白胶或者纸板把松动处塞紧、加固,千万别用502等强效化学胶水去粘。
而对于家具部件脱落的现象,也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应保护好脱落的部件,设法将其固定在原处。可以用同颜色的线将其与家具栓在一起,等待修复师傅上门修理。
如果是抽屉或者柜子上的部件,可以放在柜子和抽屉中。不要随意乱放,以免日久丢失或因为其它原因而遗忘。因为脱落的部件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想找一个原样的部件几乎不可能。
另外,如果家具松散得太过严重,可用绳子捆牢或装进麻袋捆好,然后用最快的时间找行家修理。
吴边表示,古典家具的修复一定要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修旧活儿不像做新活儿,每件传世的明清家具都有其特殊性,修复时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循,要分析研究每件家具的特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例如传世的明清家具中从未经过修复的器物极为罕见,被称为“原来头”。这类家具上的每一个细节,小到工匠们干活时随手打的记号,都具有考证和研究价值,一旦拆修很难不受损失。对这样的家具应采用“能不动就不动,变修复为保养”的方针。
有些家具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经过多次修改,至今已面目全非,在修复前应尽量搞清原委,通过修复尽可能使其恢复原貌。还有的修复,是为有价值的家具修配丢失的零部件,使其恢复原貌,其中有两点须注意:其一,复原部件要准确;其二,配件作旧要适度。配件能否准确复原,是对修复者知识水准与实践经验的考验。多数器物在认真研究后,是可以较为圆满地复原的。配活差一点儿都不能凑合,做不好还不如先不做。
对配活作旧能否把握“适度”,体现出修复者的职业道德。当前的修复技术,可将尺寸不太大的配活作旧到连行家都辨认不出来。这里有一条“适度”标准:距配活一米之外,即使是行家也不应看出后配的痕迹,否则就是功夫不到家,修复不合格;而在一尺左右的距离,借助于手电筒、放大镜等物应能认出后配部件,否则属于作伪。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应在后配部件的暗处标明记号,并拍照留存。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对家具小心呵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的问题。一句话:早发现,早修理。
通讯员 马晓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