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安全第一
此次微博到底是“撞库”或“漏水”,以及暗网上这些出售的东西,真真假假,老编也不曾试过,在此也不做评论。
只是,在2016年,微博即与脉脉就抓取用户数据等曾对簿公堂,当时,脉脉也被微博控告称通过用户手机通讯录来非法获取通讯录和新浪微博用户的对应关系。
互联网上,无论是“独行大侠”、“山寨土匪”还是“正规军”,暗地里可能无时不刻都在各种撞库,如今各种“社工库”是越来越多,越碰撞越大。
各位还是小心谨慎为好,最简单最好的防范方式就是不要同一套用户名密码到处使用。狡兔尚懂三窟,兽犹如此,你还那么懒惰,该情何以堪?
切记一条:凡是上了网的东西,就不再是秘密,别管怎么拍着胸脯跟你吹嘘固若金汤,绝不会外泄。老编的密码就曾上了CSDN的泄漏名单,还真查到了。
国内还有个很不好的“风气”,无论什么APP,什么平台,都特喜欢,或是直接强制要求绑定手机号(政策原因),而手机号又都是实名的,造成捆绑信息泄漏也真实防不胜防,“下游”拿到的数据都是100%真实身份的,一个个都是偷着乐。
所以你大概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扰电话都知道你:买房了、买车了、*了、生孩子了、孩子毕业班了…吧?
这个话题如果要引开说,又要涉及到“隐身术”又是长篇累牍,就不多说了。我想大部分人其实也都已经选了“投降”,看破红尘,任人宰割,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画像时代,哪里防得住窥视呢,除非做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