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范例中所展示的亮部、暗部细节丢失,都是后期中无法修复的硬伤,会直接导致照片的作废。因此在现场拍摄过程时,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直方图在横轴是否撞墙。
- 无需操心的内容
直方图纵轴:不同亮度级别在画面中所占像素比,是客观的拍摄环境本身光线分布区域决定的。我们既不能通过调整拍摄参数来改变纵轴分布,也不用担心纵轴的分布会产生后期无法挽回的硬伤。
三原色通道:三原色通道的分布,是由客观拍摄环境的光线颜色分布和相机机身的色温设置共同决定的。考虑到我们无法通过修改拍摄参数改变客观光源,而raw格式下后期可以随意调整色温,所以三原色的通道也是我们前期无需操心的。
- 小结与补充
在前期,我们事实上只需要关心直方图的横轴分布是否出现“撞墙”情况。而直方图的纵轴分布、三原色通道的情况,不值得于拍摄现场去分散精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直方图的纵轴分布和三原色情况不重要,因为不同画面的光比分布比例和颜色能表现不同的情绪和质感。这个我会在之后课程中,用另外一个专题去介绍进阶的后期处理思路。
- 分布中间与单边撞墙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有了对直方图的足够了解。那么,怎么根据直方图的信息来进一步调整呢?我们先对相对简单的分布中间与单边撞墙情况进行介绍。
分布中间:曝光合理,可以使用此参数继续拍摄
撞右边墙:画面过曝,需要缩小光圈、降低ISO或者减少曝光时间
撞左边墙:画面欠曝,需要增大光圈、提高ISO或者延长曝光时间
- 双边撞墙
双边撞墙的情况较为复杂,这意味着拍摄环境的光比已经超出了相机本身的宽容度范围,此时无论怎么调整曝光参数都无济于事。解决此类情况,只有两种方法:前期—使用渐变滤镜 和 后期—使用包围曝光。
下图是我在武汉爬楼时候,遇到大光比环境的日落,决定使用渐变滤镜来压低高光的操作现场。这种操作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需要额外携带装备,并且适用的情景有限。
相比之下,包围曝光技术虽然对于前期操作与后期修图技术要求都相对较高,但是可以节省背负装备、适用的情景更加灵活多样。
下面以我在新西兰的库克雪山拍摄作品为例,天空的高光区域与山体背光的阴影区域光比过大,此时就需要通过包围曝光来解决。我先对阴影区域测光、完成参数设置。此时可看到阴影区域曝光合理,而天空区域明显过曝、亮部细节丢失。
接着,我对天空区域测光,并相应缩短了曝光时间。那么这张照片,就是直方图撞左边墙,天空区域正常曝光,地景暗部区域细节丢失。
我把两张照片通过后期蒙版合成,就能得到一个大光比环境下、天空与地面依然均能正常曝光的作品。(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会在后续教程中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