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投射效应的表现有哪些,心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成分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09 20:14:46

自我投射效应的表现有哪些,心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成分(5)

面对投射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既然投射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当然无可避免。

但我们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转换思路,为我们所用。

自我投射效应的表现有哪些,心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成分(6)

“三分钟心理学”充电时间

投射效应会使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缺少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深渊,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

在与人交往前期,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了解,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投射效应,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认知,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不盲目地去评判一个人。

这时候选择以更客观开放的心态去交往,慢慢的随着双方了解的增多,你会转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对方。

既然明白了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评判别人,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那就要努力避免这种倾向。

而避免这种倾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边界感。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说:

“如果你正在为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

那首先请弄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的课题。

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

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恋爱关系,我们都只能在关系中提建议,但是最终却要尊重对方的边界,给他选择的自主权。

不以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来评判和要求他人,建立边界意识,人生会少很多烦恼。

自我投射效应的表现有哪些,心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成分(7)

武志红曾说过:

"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真切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它荒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这是我们评价事物的度量衡。

我们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必然导致我们的坐标体系也不同。

如果我们固执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对方,那么导致的必然结果沟通不畅、社交失败。

所以,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既然我们明白了投射效应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钱钟书曾说过“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生而为人,我们是有共性的,所以投射效应在有些时候可能是正确的;

但是,共性之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就会误解重重。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一方面应该客观、公正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投射效应;

另一方面,投射效应也可以化作我们识人的利器,通过某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清醒地认识投射效应,过更加清醒的人生!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