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在学习编程前,我们喜欢上网去找答案,比如“我26了,学编程晚吗”,“程序员有前景吗”,“基础差能不能学”。
每每看到这些问题,我们都很头疼,可是作为一家编程学习平台,W3Cschool又有责任来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说都能学吧,万一你学不会,肯定来怪我们忽悠人。说不行,不要学了,万一你很感兴趣,以后能成为大牛,我们岂不是抹*了一个未来的技术人才。
所以,今天我们特地开了这一篇文章,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到底听谁的我们拿“26岁了,学编程晚吗”这个问题举例。
假如该问题下有下面这么几个回答:
一个计算机博士说:“现在竞争那么大,26太晚了。”
一个刚找到工作的程序员说:“不晚啊,我今年就26。”
一个40多岁的老奶奶说:“不晚啊,你看,我现在还在学编程呢。”
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听信计算机博士的话,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说的话当然很有分量。
这里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跟“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
之前看到这么一则笑话:
我听专家说吃泡面用纸盒不健康,老子当时就笑了,你懂吃泡面吗?老子都混到吃泡面了,还在乎健康?
专家错了吗?真没错,撕开泡面盖的时候,纸筒边缘会起一些毛边,很容易在喝汤的时候,吃到肚子里去。
可为什么看到这一则笑话,我们就想笑呢?
专家忽略了一个事实,大部分人吃泡面,最主要是要解决“肚子饿”的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
产品设计中,有一个原则,即只采纳主流用户的意见,而不听专家用户的意见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主流用户想要少花钱,还要吃饱,满足就好了,至于营养问题,就不再考虑范围了。
所以,计算机博士说的话,不论是什么,应该被过滤掉,不应该考虑。
去年有这么一则新闻,一名82岁的日本老奶奶开发游戏,获得了苹果CEO库克的赞扬。这名老奶奶60岁才开始学编程,激励了不少编程初学者。
“你看,人家60岁才开始学编程,你才26你说晚?”抱这种观点的,确实也能给不少编程初学者信心。但W3Cschool还是想说,这种鬼话也别信。
60岁才开始学编程,还开发出了APP,并且会见了库克,得到了他的表扬,试问世界上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些呢?并没有几个。老奶奶学编程这件事,是个特例,如果你以此为目标,一定会大失所望。
所以,还是听听跟你经历差不多的人,他们的看法和经历是怎样的,再判断一下大部分人是不是都这样,排除特例,很容易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
别想太多学编程这件事,真的别想太多,如果你真的想学,那就去做。不想学,别被一些利好的消息,硬着头皮学下去。
马云在一次台湾的演讲中,谈到创业时,曾这样说道:
我不太喜欢MBA的创业模式,总是先去分析,这个行业有多大,未来前景很好,所以要切入这个行业。这个基本都不靠谱的。其实我很快就能分辨出一个人创业,是狼还是一只狗。狼是根本不在乎行业有多大,他*进去,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行业好,跟你没关系,好行业里面,烂企业一大堆,烂行业好企业也很多。我发现很多风险投资,做一个ppt做得非常漂亮,开头就说这个行业有一万亿利润,好像这个一万亿跟你有关系,跟你没关系。
学编程也是一样的道理,想学就去学,不想学就别勉强,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每个人的心理黑箱每当遇到自己不了解、充满困惑的事物时,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坏事。在心理学中,这一现象被称为“心理黑箱效应。”
试想一下下面两个场景:
发了一条消息,一个小时过去了,女朋友还没回复
老板说:“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几乎所有人都会往坏的方向想,很少人会这么认为:是不是女朋友太忙了,没时间回?老板叫我去办公室,估计只是想和我聊聊工作进展吧?
编程初学者,几乎都会有自己的心理黑箱,总是在想,万一我学不好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担忧太多,就放弃了学习的打算。
这无关对错,这是人类的本能。在远古时代,人类必须往最坏的方面去打算,才能生存下去。
睡觉时,可能被野兽吃掉,于是就有了爬到树上去睡,或者建个围墙的好方法。领地出现了其他部落的人的的脚印,是不是要入侵了?赶紧召集族人备战。
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说的“黑暗森林法则”也是一样的道理,两个文明在相互碰撞后,首先想到的是干掉对方,而不是共同合作进步。
无论是远古人类还是黑暗森林法则,他们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都用最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反过来再看看很多编程初学者们,说编程太难,就不敢学了,殊不知在其他行业,还是有洪水猛兽在等着你。一直躲,一直逃,终究一事无成。
好像越说越鸡汤了……总归一句话:做好最坏的打算,以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
1.一旦遇到问题,请过滤掉专家的意见,只采纳跟你有类似经历的人的意见,并且还要过滤掉特例。
2.学不学编程,完全取决于是否想学,其他的别多想。
3.做好最坏的打算,以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