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怎样的动画才能满足常人的视觉需求呢?答案是:符合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这句话不难理解,我们之所以觉得某种动画合理或者不合理,就是基于现实世界中的认知来评判的,人都是在环境中慢慢形成一套对事物的基本判断标准,这点每个人都一样。
动画的基本概念,为什么会有差异?
当然,话说起来很简单,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每个手机厂商对动画的调节差异都很明显,iOS 的动画是公认的业界老大,Android 手机一直被诟病卡顿、不顺手的原因也和它过渡动画的调教有直接的关系,要想了解差异背后的原因,首先要知道动画制作的几个基本概念。
动画的基本概念
前面我们讲过了,动画是由一张张照片组成,所以一个动画从开始到结尾中间肯定有过渡画面,这些过渡画面和起始画面有一个名称就叫“张数”,张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整个动画的细腻过程。
另一个概念是“造型”,拿图标举例,从人手触摸到打开再到关闭,中途返回,长按等操作,有的系统做了比较细腻的适配,有的则只是用了单一的静止画面来呈现。
接下来就是“轨道”,一个动画中,所有物体的运动都会有一个曲线,或者说痕迹,把运动开始到结束物体的偏移位置的坐标曲线在坐标轴上连来,就能得到运动“轨道”。
最后就是“踩点”,它是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动画中的每个事物的“造型”在“轨道”上的位置来决定的,如果通过慢动作把一秒平分为多个相同的块,就能很清晰的看到每个事物的“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