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曼坑(Crater Lyman)中心地理坐标:64.85°S,163.6°E,直径:84km
上图为影像图,中图为三维影像图,下图为彩色晕渲地形图
莱曼坑位于月球背面的南半球,其边缘并没有明显的侵蚀迹象,其内部特征也没有被撞击所破坏,底部相对平坦,在中心处有一个明显的中央峰,同时还分布了少数矮小的山脊和微小的圆形结构。
(2)多环环形坑
由于遭受撞击强度较大,刚形成时坑缘的内壁大多比较陡峭,随后在重力作用下,坑缘内壁物质将坍塌落向底部,形成阶梯状地貌特征,并可能延伸至底部。岩壁坍塌物质覆盖在环形坑底部,使其底部表现为相对平浅的特征,常伴有较多圆丘状的隆起。
在后期月球地质构造活动及火山活动的影响下,环形坑中央的隆起圆丘逐渐退化,环形坑周缘地带的阶梯状岩壁也发育得更加充分,从而形成呈近似同心圆排列的多环结构,此类环形坑称之为多环环形坑。
▲哥白尼坑(Crater Copemicus) 中心地理坐标:9.7°N,20.1°W,直径:93km
左图为影像图,右图为彩色晕渲地形图
哥白尼坑位于风暴洋的东部,使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此环形坑,它的中央峰由三个互相独立的山峰组成,高度约为1.2公里。
(3)充填型环形坑
环形坑在形成后,其内部逐渐被后期撞击所产生的喷射物所覆盖,或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岩浆逐渐流入环形坑内部,覆盖了环形坑内部原有的月貌特征,形成相对平浅的环形坑底部,但坑的基本形貌特征仍然得到了完好的保持。
▲沃根亭坑(Crater Wargentin)
左图为影像图,右图为彩色晕渲地形图
沃根亭坑中心地理坐标:49.6°S,60.2°W,直径:84km,位于月球的西南方。坑的内部完全被火山熔岩所填充,直至与周围隆起的边缘相齐,因此与周围的地形相比,沃根亭表现为一个凸起的高地。
(4)辐射纹环形坑
小天体撞击月表时,会溅射出大量的碎屑状物质,呈放射性分散沉积在环形坑周围数千公里范围内,由于这些碎屑物质的反射率较高,看起来比较明亮,使得这些环形坑周围表现出明显的辐射纹特征,称为辐射纹环形坑。但随着后期撞击溅射物的遮盖和风化侵蚀作用,溅射物会与周围其他物质逐渐混合,颜色也逐渐暗淡而难以分辨。因此,具有可明显分辨辐射纹的环形坑多是月球上比较年轻的环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