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耳机转接
2018款iPadPro取消了3.5mm耳机插口,虽然我有多个蓝牙耳机,包括AirPods,但是我觉得有线能力的扩展还是必要的。
区别于其他的安卓手机USB-C接口,iPad Pro的转接头是需要有内置DAC芯片的,所以基本上市面上十几块的转接头大部分都不能用,苹果官方的69元的使用没问题,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号称有DAC芯片的,甚至有些一两百的可以支持192hz/24bit的转接头,应该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我没有买回来一一测试。
我买的这根官方转接头,可以看到与iPhone手机上的转接头长度和粗细都很相似,印刷字体有区别,除了型号的区别外,我手上的Lightning转3.5mm是越南组装,USB-C这根是中国组装。
转接头Lightning to USB-C
由于我手上还有一些官方的和非官方的Lightning扩展,包括SD读卡器,USB-A转接,官方的VGA输出等,为了利用上这些设备,同时也考虑到今后只带一根线出门,需要同时应付iPhone和iPadPro的情况下,购买了Lightning转USB-C的转接头。(这个转接头应该是没有官方版本)
首先测试数据线,将这个转接头连在USB-A到Lightning的常规数据线上,变成USB-A到USB-C的数据线,可以实现充电,支持最大5V2.1A的充电,同时插入电脑也可以识别设备,并进行iTunes的操作。所以作为只带一根数据线出门的基本要求可以实现。
但是将这个转接头接在原装的CtoL的线上,变成CtoC的线的时候,则无法为iPad Pro充电,连接到电脑的USB-C口上,也无法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另外对于原来的所有Lightning扩展,基本通过这个转接口接到iPad上的时候,都是无法识别的。设备包括原装的VGA输出接头,原装SD读卡器,原装USB-A转接,第三方USB-A转接,Sandisk的Lightning接口U盘。(有意思的是这个U盘使用A口,和上述的C转A连接器连接的时候可以连接,并进行照片和视频的导入,但是不会被识别为Xpand系列U盘,所以无法使用Sandisk的软件管理U盘内容,而使用Lightning口连接的时候,就彻底不认了,连导入视频照片也无法实现,更加无法使用Xpand)
比如下图,通过这个转接器,再接一个Lightning转USB-A的接口插键盘,则完全无法识别键盘。
转接头MicroUSB to USB-C
这个MicroUSB转USB-C的头,只是为了数据线通用了,可以利用起老的数据线,用来充电和数据传输。
Micro的接口,我只有USB-A到MicroUSB的线,经过这个转接头,变成A-to-C的线之后,可以连接电脑正常数据传输,可以充电,最大应该也是5V2.1A
转接头USB-C to Lightning
考虑到新的iPad是C-to-C的线,而市面上C-to-C的线也很多第三方,包括买充电器都可能送C-to-C的线,所以也考虑今后只带C-to-C的线出门,买一个转接头来服务iPhone。所以也买了这个C-to-L的转接头。(目前也没有官方产品)其实这不算iPad附件了,而是iPhone附件。
首先测试数据线,将这个转接头连在USB-A到USB-C的常规数据线上,变成USB-A到Lightning的数据线,可以实现充电,支持最大5V2.1A的充电,同时插入电脑也可以识别设备,并进行iTunes的操作。
但是将这个转接头接在原装的C-to-C的线上,变成C-to-L的线的时候,无法充电,而且一头连接iPad一头连接iPhone的时候,也无法识别iPhone进行照片和视频传输,插入电脑的USB-C口,也是无法识别和数据传输。。
至于连接USB-C的设备,比如连接那个多功能扩展Dock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反应的,Dock上的通电指示灯都不会亮,根本带不动。无论是插在iPhone上,还是插在老版的iPad上均是一样的结果。
综合来说这三个转接头,在将传统的USB-A数据线转接的时候,插在传统的一头为USB-A型的数据线上,都可以实现完美转接,充电和数据传输都没问题。但是在将新型的USB-C数据线进行转接的时候,插在一头为USB-C的新型数据线上的时候(CtoL,CtoC),充电和数据传输都无法支持。所以如果想带TypeC接口的充电器或者充电宝出门,彻底放弃Type-A的时候,转接头并不能帮助你只带一根线,你还是需要同时携带C-to-C和C-to-L两根线。同时这些转接头也不能帮助你使用那些不同接头的扩展设备。(并不像当年30Pin-dock和Lightning一样,可以各种外设互转)。
快充相关测试
2018iPad Pro支持快充,而且官方的18W快充头并不能完全发挥iPad Pro的充电性能。确切的讲,这个18W的充电头倒是很适合iPhone的快充。所以我另外购买了紫米的一款充电器,具有最大45W输出的USB-C PD充电口。
官方充电头
那么首先是官方18W充电头,可以看到,基本上9V,2A的规格输出,实际电压在9.04~9.09V左右,1.91A的输出,总功率约为17.3W上下浮动。
从5%电量开始冲,15分钟冲到15%,55分钟冲到40%,105分钟冲到70%,155分钟冲到90%。前面差不多是1分半钟冲1%的速度。冲到75%开始降为11W左右的充电输出,电压仍为9V,电流降为1.2A左右。随着电量上升,电压不变,电流和功率不断下降。80%时的充电功率约9W,90%时约7.5W,94%时只有约4.5W的充电功率,最后的10%非常慢。从5%~100%总充满时间为3小时27分钟。如果最初的5%也按照初始的高速估计的话,预计从0开始到充满,使用原装充电头约为3小时35分钟左右。
第三方45W充电头
接下来换紫米的45W充电头,电压跃升为15V左右,与那个18W的充电头完全是不同的PD等级。电流为2.3~2.5A,总功率约为34W上下,看来这个45W的充电头足以让iPad Pro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