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光
9月18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来自佛山的爸爸上传的一则视频引发争议。视频里,家里两兄弟对着盘里煮熟的大闸蟹,边吃边哭。孩子爸爸在视频下面写道“孩子本想当宠物养,怎么可以煮螃蟹,小螃蟹这么可爱,现场一度难以控制”“大家听原声吧,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
视频里家长的做法引来一片反对声。即便孩子一边哭一边吃说味道香,大部分人也并不觉得好笑。相反,舆论一边倒地认为,父母这种不尊重孩子情感的行为,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对大闸蟹付出了真情实感,最后却被父母当成了笑料,甚至还被拍成视频,怎么都让人感觉残忍。他们还太小,还没有能力来反抗和表达自己的不满,嚎啕大哭可能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这两天,福建漳州一个男孩拎着被剥皮的兔子边走边哭的画面也引来了不少同情。孩子爸爸说,兔子是孩子姥姥送的,当时给他们拿回家也是让吃的。孩子想要养,但因为兔子太瘦,怕养不好死掉就选择把它烹饪。孩子放学回家后看到兔子被*,崩溃大哭。
其实远不止这两个视频,互联网上有大批父母和孩子因为宠物发生冲突的视频,孩子的宠物被卖了或者被扔了。这种行为,暴露出的是当下一些父母同样的认知和逻辑。他们虽然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尊重孩子,内心深处也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孩子只是家长的附属物。既然只是附属物,那所有的一切都得听我的。孩子的感情、行为,都要无条件服从或者配合家长的利益得失。一切不符合家长价值观的行为,都会被无视或者打压。
以佛山这个家庭为例,除了兄弟俩吃大闸蟹的视频,这位爸爸的账号几乎都是关于两个孩子的内容。他们用短视频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看起来家境也并不算富裕。视频里只出现了两只大闸蟹,可能父母都未必舍得吃,买来也只是给小兄弟俩尝尝鲜,可谓舐犊情深。但是能把孩子当宠物的大闸蟹煮了,再把摄像头对准嚎啕大哭的孩子,这种伤害了孩子自己却毫无知觉的“残忍”更让人觉得无奈。
在视频下面,这位爸爸在和网友互动时也试图解释自己的行为:大闸蟹买来就是要吃的,不吃也会坏掉,又不可能一直养活。有人反驳说,既然是要吃的,那至少一开始就该跟孩子说清楚这是食物,不要让孩子产生这是宠物的想法,乃至于付出感情。孩子对动物萌宠产生的细腻情感应该得到尊重。还有人举了例子,如果把你心爱的电子游戏卸载了,打碎你的化妆品,你会不会心生怨恨?如果你对自己的心爱之物呵护备至,对孩子的心爱之物为何能如此予取予夺?
往远了说,物质上可以优先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却不能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平等对待他,尊重他的感情,对孩子的喜好和选择拥有“生*大权”,这可能就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通病。父母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对孩子却造成了永久的心灵创伤,甚至需要一生去疗愈,这是很多人谈起原生家庭时很常见的议题。
互联网上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诉说自己孩提时的经历,诸如父母拿自己喜欢的玩具送人情,或者玩具被亲戚家孩子抢走,父母却碍于面子纵容……多年之后,他们仍然对此耿耿于怀,也足以让人看到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影响。
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他,尊重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首先需要父母正视并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说不容易,是因为和年幼的孩子相比,父母的力量和权威太过强大,主动放下这种权力,需要父母极大的克制。其次还需要耐心,引导孩子需要方法也考验人的耐力。
付出就有回报,反之亦然。从小就被尊重,平等对待的孩子,父母给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换来的,可能是对生活的主导权;而被视为附属物的孩子,一旦获得了对抗父母的能力,也极有可能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两代人在感情上的内耗和生活里的矛盾,也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