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人来说,虚拟内存其实是一个成本低廉但又能够大幅提高体验的技术。毕竟现在来看,内存怎么都比运存便宜。
手机有了这项技术,那么大家以后在购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结8GB和12GB的差别了,毕竟厂商反手打出一套“内存融合技术”,我们8GB运存的手机就能升级到12GB,而12GB运存的手机,又能升级到17GB。
那时,同样的价钱,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岂不美哉?
不过黑马得告诉大家,这个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缺,拓展出来的运存,只有在原先运存不够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这个技术对于本身运存就大的手机来说,体验就没那么明显了。
而且还有其他弊端。
为什么很早之前就有虚拟内存,但近年来才有厂商开始大规模使用它呢?这里就涉及到了闪存的读写速度。
早期的eMMC闪存因为读写速度较慢,所以,尽管开通虚拟内存之后,实际的使用体验提升并不是很明显。
而近年来,手机厂商们的内存往往升级到了速度更快的UFS3.0或UFS3.1闪存,其读写速度相较于之前的eMMC闪存有了质的提升。
所以这时候厂商选择内存融合技术,就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但这种体验只是相对的,毕竟只是拓展出来的运存,读写速度上要低于原先的运存,并且反复擦写闪存的方法还有可能会造成闪存降速。
还有寿命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电脑的硬盘不一定有读写,但是它的内存却是从开机之后就一直在运行。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加速硬盘损耗,降低硬盘寿命。因为,虚拟内容让硬盘的读写频率更高了。而硬盘,通常是有读写寿命的。
手机也是如此。
如果长时间大量使用虚拟内存,同样会加剧内存的损耗,从而提高换机的频率。要知道,手机内存这玩意可不像电脑,坏了自己就能换。基本上,一报废就只能换机。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一台手机一般用个三五年也就基本报废,因此寿命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
鉴于此,目前的“内存融合”技术,如果是本身运存就小的中低端机型,黑马认为是很有必要把这个功能打开,但运存本身够大的话,其实大可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