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跑者最关注的运动专业知识TOP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四、守护跑步健康可持续
在“跑步族”日益庞大的同时,运动损伤问题受到一定关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数据,我国的运动损伤发病率约为10.0%—20.0%。其中跑步常见的受伤位置主要在下肢,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足部,损伤类型主要是肌肉的拉伤和关节的扭伤。同时,越来越多的跑者也意识到要做好运动前的防护以及运动损伤后的治疗,守护跑步健康可持续。
(一)长期跑步易引发运动损伤,关节磨损最常见
跑者热爱运动,但长期运动易引发肌肉拉伤和关节磨损。尤其对于非专业跑者而言,很容易忽视动作技术和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而造成运动损伤。人民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偶尔受伤和经常受伤的人数分别占56.9%和18.2%,没有受过伤的人数占24.9%。超七成跑者在长期运动中受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进一步说明对于跑步关注度不够以及对于细节的忽视都会增加跑步运动损伤风险。
图:跑者的受伤情况
数据来源:咕咚数据,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关节是跑者最常受伤的部位,有64.8%的跑者在长期运动中经历过关节磨损运动损伤。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跑步速度等特点不一样,因此造成受伤部位存在不同。人民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跑者最容易受伤的三个部位分别是膝关节、脚踝关节、足底筋膜。膝关节磨损是跑步运动受伤部位最高的,占比为37.6%。其次是脚踝关节扭伤和足底筋膜炎,占比分别为32.1%、25.7%。而较少人出现肩颈部和腰腹部受伤情况,说明跑步运动受伤集中在下肢部位,跑者应更注重对下肢尤其是关节的关注和保护,以跑者较多提及的云南白药泰邦膝部固定器为例,跑步时通过佩戴护膝缓解膝关节负荷,稳定髌骨,保护膝关节和软组织。
图:跑者容易受伤的部位情况
数据来源:咕咚数据,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二)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运动损伤,热身不充分是主要原因
人民数据研究院结合“Meeuwisse运动损伤动态模型”以及运动健康相关研究综合分析发现,造成跑步运动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内部风险因素(比如年龄、性别、BMI指数等),二是外部风险因素(比如跑步装备、跑步路面等),三是诱发风险因素(比如跑步姿势、训练计划、应对损伤措施等)。造成运动损伤发生的三类风险因素是依次递进关系,内部风险因素增加运动损伤发生倾向,叠加外部风险因素使跑者成为“易损伤人群”,而诱发风险因素作为损伤发生动态链的最后一环,其出现往往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
图:跑步运动损伤模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
人民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造成跑者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诱发风险因素(比如跑步姿势不正确、没有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外部风险因素(比如运动装备不专业、运动场地不规范等运动条件限制)。其中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稍小,因为错误地穿戴运动装备或没有穿戴装备而受伤的跑者占比为15.1%,因为运动场地不规范而受伤的占比为9.0%。导致跑者出现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是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占比为31.2%;运动量过大/强度过大是导致跑步受伤的又一重要因素,占比为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