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主板的南桥和北桥芯片,这可能是一件暴露年龄的事,毕竟现在的主板上最大、最重要的那个芯片就是南桥了,根本没有北桥芯片的踪影,那么它去哪里了?答案很简单,被CPU和南桥芯片整合了。
北桥芯片(North Bridge)和南桥芯片(South Bridge)合称就是主板的芯片组,是支撑整个主板运行的关键,早在586时期的电脑主板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架构。其中北桥是离CPU最近的芯片,这主要是考虑到北桥芯片与CPU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且处理的都是高速信号,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北桥芯片Intel通常标识为MCH,主要负责内部数据传输,通过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与CPU进行直接通讯,并决定了支持的CPU型号和主频。
除此之外,北桥芯片还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和PCI-Express控制器(早期是AGP),所以内存、显卡和CPU的通讯都要通过北桥来完成,同时它还要与南桥芯片连接通讯,可见北桥芯片在主板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先的主板通常都是以北桥芯片型号来命名,不同型号的北桥支持的CPU和内存的性能也不一样,例如Intel在奔腾四时期的865和845,前者支持800MHz的FSB频率和双通道DDR400内存,而后者仅支持533MHz的FSB频率和单通道的DDR333内存。除此之外,早期的集成显卡也是整合在北桥芯片中,这在命名方式上也会有所体现,例如Intel同时期的845G和865G,以及后来的G41和G51等,G即是Graphics,内建图形卡的意思。
由于内存与CPU进行通讯需要通过北桥芯片,这就好比从广东省的中山市到深圳市需要拐个大弯,而北桥芯片就相当于著名的“虎门大桥”。为了提升通讯效率,AMD从Athlon64开始就在CPU中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而Intel也从第一代酷睿开始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从PCB的走线可以看到内存插槽所有的引线都汇总到了CPU的底座,这就相当于中山市和深圳市之间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这是第一次给北桥芯片“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