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押井守改编士郎正宗的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剧场上映,故事主角草薙素子是世界上第一批全身义体化改造的人类。在动画电影的海报上,一丝不挂的素子除了脑部和少部分脊髓之外,全身都连接着机械化的设备。这是二三十年前科幻作者们对人类与设备连接共存的幻想与隐喻。
时过境迁,在《攻壳机动队》上映近三十年后,尽管我们的生活与赛博世界仍相去甚远,但如何去更好地与设备相连,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屏幕过载难题德勤在 2023 年的《互联网消费者调查报告》中表示,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拥有 13 种类型、21 台设备,与 2021 年居家办公时期相比已经减少了 20%,越来越多人面临「设备天花板」。大家开始意识到,拥有太多的设备不是一件好事,让设备之间更好地联通才是关键。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差不多就在士郎正宗开始连载《攻壳机动队》的时候,大洋彼岸的微软在苹果 Macintosh 电脑上推出了 Microsoft Office 办公套件——如今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也是探索设备与人类更好相连的先驱。在 PC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一个人只有一台电脑,用一台设备处理某几件事情的时候,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老办法不奏效了——因为我们要面对的屏幕过载了。
屏幕过载,不仅是指屏幕数量过多,而且屏幕的形态也各不一样,这意味着屏幕背后的场景千差万别。
同一个文件,在手机上可能就是为了查阅收发信息,放电脑上更多是要进行更复杂的编辑处理,而一旦放到电视上,可能就是为了会议演示。更复杂的是,这些屏幕的载体往往是不同厂牌的设备——你可能是用荣耀手机、小米电视和华硕电脑,设备形态、品牌和操作系统都不一样,这时候,通常只能打开不那么聪明的文件传输助手……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未来学家把移动智能设备比作人体之外的「器官」,那么信息就是让这些「器官」与人体相连的血液。屏幕过载难题,本质上是信息过载和场景过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原子化的智能设备无处不在,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倒不如说,本该通畅流转的信息,反而随着设备的形态、品牌、系统差异化变成一座座孤岛。
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也要脱离设备们在形态、品牌和系统层面的桎梏,从底层入手。
用 AI 连接一切前不久,高通在骁龙技术峰会上发布了跨平台技术 Snapdragon Seamless,这套解决方案旨在让使用 Android、Windows 和其他操作系统的骁龙终端发现彼此,并能像使用统一的整合系统般工作以共享信息。看几个例子,会更明白一些——
手机上有个文件要处理时,用电脑鼠标就可以把文件拖过来:
戴着无线耳机听歌时,临时电脑上要开个会,耳机就会自动暂停音乐并且接入会议: